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八下] 22 《礼记》二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昨天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 《礼记》二则
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如《劝学》《师说》等。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礼运》篇。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知识备查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虽有嘉肴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字词学习
嘉肴(     )    弗食(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    )学(    )半
Yáo qiǎnɡ Yuè Xiào   zhǎnɡ  xué
通假字
《兑命》曰
(同,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
古今异义
1.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3.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
4.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5.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提高     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学半(          )
半(          )
不知旨也(           )
此之谓乎(               )
动词,教导
动词,学习
代词,它的
副词,表示推测
是非君子之道(近指代词,相当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惟读书是务(助词,用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作用:宾语用代词复指一下,强调宾语。)   
c9ce42f0209b50b00f0bd429b9e7590e.png
fe0b19b1e05b7126745981ac66368989.png
ff372d24f57adbc387393ec213005ec0.png
    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自我
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结构梳理
比喻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道理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教和学相辅相成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艺术特色
1.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字词学习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幼有所长(     )  男有分(    )       
谋闭而不兴(    )
jǔ ɡuān zhǎnɡ fèn xīnɡ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指老而无妻的人)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一词多义
今天下三分(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动词,分裂
名词,职分,职守
动词,讨厌、憎恶
名词,罪恶
选贤与能(              )
颇与中国同俗(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推荐
连词,和
副词,单,只
形容词,老而无子的人
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大道之行也,天下公。选贤能,讲信修睦。
是  同,选拔
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女有
用作动词,以……为亲  同,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写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故谋闭而不,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用门闩插门  阴谋,干坏事的想法  兴起  这叫作  
全文的总结语。
精读课文
第一层:(第1、2句)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第3、4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第5、6句)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举能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能干的人担任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6d6dad31765b087e2a06739b6227b71d.png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互动探究
    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会的认识,你觉得大同社会能实现吗?
结构梳理

5be231604b9926ac6771dbef49acb2f6.png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
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拓展延伸
孔子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颇有韵律美,其间道理易于让人理解、接受。
    货物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偶句,结构整齐,增强语势,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使文章的论证更加生动、形象、全面、有力,突出了大同思想的中心。
教学:教和学。
子:子女。
归:女子出嫁。
货:指财物。
贼:指害人。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好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好比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察纳雅言,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才能不孤陋寡闻了!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说说你的感悟。
2.完成相应课时练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3:36 , Processed in 1.24719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