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为了谁》这首歌呢?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同学各抒己见)古今中 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上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是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是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他们都在 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遏制(è) 飓风(jù) 濒临(bīn)
俯瞰(kàn) 呼号(há o)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 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作者介绍
罗素(1872—1970)2 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交流点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即爱情,知识,同情心(对人类的关爱)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2.浏览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交流点拨】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论述这三个方面,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所以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文本精读 深入探究
速读课文2、3、4段,探讨以下问题。
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交流点拨】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问题
联系实际
说出你的理解
|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点拨】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了解人的心灵;第二个方面,实际上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3.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年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逝世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
1.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追求,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著最痛苦的?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交流点拨】同情心,爱和悲悯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爱和悲悯,只片面地追求爱情,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片面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所以爱和悲悯最重要。
2.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能否交换顺序?
【交 流点拨】不能,从内容上看,爱情是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是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同情心是道德层面的精神追求,从结构上看与前一段的开头相照应,顺序井然,层次分明。
拓展延伸
课外积累关于爱情,知识,同情心的名言或诗句。
关于爱情:人生追求爱情并不显得低级。
裴多菲:生命诚可 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维斯冠:爱情是生命的火把。
关于知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李大钊: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关于 同情:白朗宁: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雪莱: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