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教师寄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相信同学们阅读托尔斯泰,定会获得精神激励。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
预 习 案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地利著名的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初一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
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课前学习:自主研读(熟读课文、词义辨析、文句摘抄)
一、字词的掌握
(1)注音
髭( ) 髯( ) 鬈( ) 黝( )黑
滞( )留 禁锢( ) 颔( )首低眉 锃( )亮
犀( )利 广袤( )无垠 尴尬( ) 炙( )热
(2)改正下面的错别字
粗制烂造 翻来复去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藏污纳沟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三、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请同学们细致地阅读一遍课文,相信你一定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吧。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 的特点:。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 。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 ,重点描写其 。
第4段,写托尔斯泰 。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 。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 。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
第8段,写托尔斯泰 。
第9段, 赞美托尔斯泰 。
家长签字:_____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展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精读文本:
1、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2、课文第一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对塑造托尔斯泰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
3、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重点: 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5、为何要重点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检 测 案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胡髭(zì) 长髯(rán) 一绺绺(liǔ) 鬈发(quán)
B.黝黑(yǒu) 粗劣(liè) 滞留(zhì) 穹顶(qióng)
C.可憎(zēng) 蒙昧(mèi) 貂皮(diāo) 酒肆(sì)
D.掠过(lüè) 颔首(hàn) 锃亮(zèng) 轩昂(xu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脚) 神秘莫测(料想)
B.正襟危坐(端正) 文坛泰斗(北斗星)
C.无可置疑(怀疑) 广袤无垠(南北的长度)
D.无所事事(做) 诚惶诚恐(的确,实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养殖业低迷,饲料加工企业的利润微不足道,无法与相关产业的利润相比。
B.他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地和我对起话来。
C.别太在意别人的评论,不然你会老是郁郁寡欢!
D.她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4.(2016,荆门)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5月4日,荆门市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校黄博文同学,并祝贺他荣获“五四好青年”。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②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④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⑥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这段话按_____________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须发特点的,选出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A.逻辑顺序 B.总分顺序 C.总分总顺序
2.文中写托尔斯泰胡须的有哪几句?序号是_________,突出写胡子的是第__________句。
3.作者描写托尔斯泰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嘴上的胡须___________,使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4.本段分层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情感。
学习重点:
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学习难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