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八上] 22 愚公移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前天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 愚公移山
1704ee062223619d35d5ddca3f2cfc2b.png

0b1fd85037b1eb3eddf98d15a63786b2.png
课题
愚公移山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了解寓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3a0ee3770d8a89c81302d0d339a913ea.png




作品简介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著名的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
相关人物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读准字音
(rèn)  州(jì)  (chénɡ)  (sè)  (yū
(hè)  箕畚(jī běn)  妻(shuānɡ)  智(sǒu)
(chèn)  穷(kuì)  以应(wú)  (cuò
(lǒnɡ)  (shuò
通假字
始一焉(通,往返)
甚矣,汝之不(通,聪明)
河曲智叟以应(通,没有)
朔东(通,放置)
断焉(通,高地)
古今异义
七百里(古义:方圆,指面积    今义:方向)
山北之塞(古义:苦于    今义:惩罚)
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    今义:曾经)
寒暑节(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曾不能毁山之一(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    今义:不值得)
一词多义
之    隐土北(助词,的)
跳往助(代词,指愚公)
甚矣,汝不惠(助词,无义)
且    年九十(副词,将近)
焉置土石(副词,况且)
焉    有子存(语气助词,表停顿)
置土石(代词,哪里)
其    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    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河曲智叟亡应(连词,用来)
词类活用
山而居(名词做动词,面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吾与汝毕力平(形容词做名词,险峻的大山)
文言句式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状语后置,应为于帝告之
被动句:
帝感其诚。(是被感动者)
省略句:
杂然相许。(承前省略主语家人

618ba2a7796a399e9de8a110014fdae0.png

413ffc2a2d5fa21e7374aae245bcc010.png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后引入课题: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却昭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不畏困难勇于前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千百年来让炎黄子孙为之感叹的愚公,见识他的移山壮举。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自然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自然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自然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三自然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自然段)。
  •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探究人物观点】
1.对于愚公移山的想法和行为,众人和邻居有什么态度?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
众人杂然相许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全家人的支持。邻居遗男跳往助之,代表乡邻的支持。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切、担心。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
2.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试结合其语言分析。
持反对的态度。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简直就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3.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一样吗?
态度不一样。其妻尊重愚公,其献疑带有关心的意味,语气非常委婉。而智叟言语间流露出对愚公的轻视,问话则充满了讥笑和责难。说明其目光短浅。其妻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石的问题,并得出解决办法;智叟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
4.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
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改造的思想。愚公先是斥,接着驳,用顶真的修辞,气势宏大。
5.愚公和智叟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的未来;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6.操蛇之神和天帝对待愚公移山是什么态度?有何作用?
操蛇之神是惧其不已也,天帝是感其诚,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感悟精彩句子】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这是侧面描写。作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辛,愚公一行之坚毅。二是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形成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三是从表达效果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
【分析人物形象】
  • 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
2.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儿的,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实则不愚,而是大智。这儿的不但没有讽刺意味,还有贬词褒用的作用,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实则是,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
【把握文章主旨】
1.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2.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3a08e52203fcd5943a8e5b20b1f38a87.png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对比衬托,表现人物。
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力量怀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伟大,一个平庸。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说明移山任务的艰巨、显示愚公的气魄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和天帝的,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2.烘托渲染,情节巧妙。
全文篇幅较短,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开头写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仅以全家力量来平险,已初见其;接着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简陋的,而倒土地点——“渤海之尾又是十分遥远的,如此移山,看来更是愚不可及。这些都是进行烘托渲染,而且这些仅仅是事物表象,及至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的形象顿时变得高大起来——原来他的见解远远超过一般人,真是大智若愚啊!
3.人物语言,生动传神。
故事中的对话不仅有展开情节的作用,而且不同的对话表达了不同的语气,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如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是用商量的语气征询家人的意见,由此引出妻子的献疑;妻子的献疑,表示了对移山的关心,又引起全家讨论焉置土石的问题,引出移山行动的开始;河曲智叟的笑而止之,表现了其思想顽固,引出愚公的驳斥,由此过渡到神话的结尾等等。人物不同的语言都充分反映了各自的形象特点。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描写一个场景,表现事物的特点。
连日来的阴雨,今天终于停了。太阳出来了,绽放出美丽灿烂的笑脸,天气格外明媚。微风中似乎掺杂着泥土的清香、鲜花嫩草的芳馨,沁人心脾,而我也一扫前几日考场失利的沮丧心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往后的学习。
教学板书

2429a3163fc11abf006ce3083e8c6a31.png

f44f25bf37a55757f0a5052077ce9d72.png

2b10a7969116fc42c75606cef8c7d63a.png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81d5abf09a57affb23480ac251dd6b25.png
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是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大概的内容学生早知,经典的教法也有很多。这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围绕愚公愚吗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体会文章的寓意,学习愚公精神,学生们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比较令我满意。
方法指导:
如何解答文言文拓展探究题
文言文拓展探究题是一种开放性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因为它重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想辩证、独特、创新的理解。
[解题技法]
方法一:如果是欣赏题,我们可以借用现代文阅读中的解欣赏题的方法作答。
方法二:如果是人物评价题,我们要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作答。
方法三:如果是感悟题,我们要从文章寓意、人物的优秀品质、故事的含义等角度悟出道理作答。
方法四:如果是建言献策题,我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方法五:如果是补充例子题,我们要根据要求列举出人物或事件等。
素材积累:
有关战胜困难的格言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歌德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罗兰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
——贺拉斯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巴尔扎克
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拿破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3:35 , Processed in 2.43245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