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前
预
习
| 作者简介
| 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有处女作《蚀》三部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及剧本《清明前后》等。
|
| 写作背景
| 本文选自《茅盾选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文章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1940年,作者在延安讲学期间,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革命精神。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回重庆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本文。
|
| 读准字音
| 主宰(zǎi) 倦怠(dài) 锤炼(chuí)
恹恹(yān) 虬枝(qiú) 婆娑(pó suō)
晕圈(yùn) 秀颀(qí) 倔强(jué jiànɡ)
楠木(nán) 坦荡如砥(dǐ) 无垠(yín)
|
| 辨清字形
| 综(zōnɡ)错综 砥(dǐ)中流砥柱
淙(cónɡ)淙淙 诋(dǐ)诋毁
棕(zōnɡ)棕榈 抵(dǐ)抵达
|
| 理解词语
|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伟岸: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