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七下] 11 老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前天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细读文本,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1bbb3d6cdf2efca0f31333cd6f1b66be.png
2课时

ca537f735deb80622fd6cd4b20439f3d.png
布置学生完成相关资料书第10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d561d48b53ec03d0a8eac8dd91a22deb.png
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
2.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语句,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2388a71f925d76bc4045d25ce23b323c.png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最喜欢关注哪一类人?为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
师:有的同学喜欢关注明星,是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有的同学喜欢关注伟人,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凡的成就;有的同学喜欢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可以说,生活中吸引我们的常常都是那些散发光芒或身边最亲的人,但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和我们非亲非故、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有的在平凡中咀嚼幸福,有的或许遭受了这样或那样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这些普通人,那么我们就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我们就有这样一个机会,跟随杨绛先生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谈起,从学生关注的人群入手,唤起学生对身边普通人的关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参见相关资料书本课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栏目)
2.检查生字词。(参见相关资料书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3.速读课文,梳理全文。
师: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记录了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哪些事情。
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师指名回答
预设 本文记录了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四个片段:老王送冰;老王送钱锺书先生看病;老王在文革中生计愈加艰难;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给
师:根据作者和老王的交往片段,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梳理本文的结构。
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分析作答
预设 全文围绕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第57段):作者回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第822段):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和 我们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对老王的感念和愧疚之情。全文的情感达到高潮。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字词的积累、文章内容的梳理,都可在学生认真读书中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先概括事情,再在此基础上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认识老王
师:梳理全文内容可知,本文以与老王的交往为叙事线索。那么,作为本文关键人物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接下来,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认识一下老王。
1.整体认识老王。
细读课文,尝试用词句概括,作者的眼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划出你概括的依据。
生边读边做批注,通读一遍后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 (1)脑袋慢——第2段那时候他脑袋慢 没绕过来晚了一步       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2)孤独——第2段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3)不幸——第3段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    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4)穷苦——第4段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    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5)老实——第5段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送到三楼,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6)善良(知恩图报)——第5段送冰;第6段送默存去医院不要钱还担心我们没钱;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
2.揣摩老王的不幸(苦)。
再次细读课文,看看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最不幸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师明确
预设 老王的不幸体现在:
(1)身体残疾有病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2)艰难生计,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让老王运送。
(3)寒酸的栖所。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4)孤苦伶仃,没有亲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5)受人排挤。那时候他脑袋慢 没绕过来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最不幸的是孤苦伶仃。老王渴望温暖: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文中很多地方记叙了和老王的对话,那是一种温暖的交流;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老王一直铭记在心,知恩图报;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寻求最后的温情。
师:在说到老王的不幸时,作者有这样一段描述,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作者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预设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由此可看出老王身世无人知晓,他从来就不受人重视。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师小结:可以说老王是不幸的,他的不幸不光表现在他生活的穷苦,更表现在他精神的凄苦。
3.品析老王的善良(善)。
师:从全文看,老王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是苦的。同时,老王又是善良的,他一直用行动来表现他的善。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1)看看文中作者回忆的哪些事情可以体现老王的善。
生细读课文,自主归纳总结,师指名回答
预设 送冰到家,不仅冰大,价格相同,车费还减半;载钱先生看病,坚决不要钱,拿钱后还不放心地低声问还有没有钱;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乘客着想;临终前给送来香油和鸡蛋。
(2)文中写的这些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预设 临终前给送来香油和鸡蛋,为了表示感恩。
3)你怎样看待老王送香油、鸡蛋的行为?为什么他生了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预设 感激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4)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了?
预设 老王怕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5)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预设 简单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表现了对老王病情的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师:虽然老王过得很苦,他是不幸的,但同时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的善良、老实、淳朴、讲仁义、重感情,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结:通过细读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穷苦卑微但纯朴善良的老王。他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善良、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污染的纯朴的好人。
【设计意图】
本环节学习通过细读分析人物的方法。从三个层面逐层设置问题,由表层到心理逐层分析人物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字里行间学习阅读文章的方法,训练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欣赏水平。
四、布置作业
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谁是幸运的人?谁不幸者?为什么要愧怍呢?结合课文写下你的思考,准备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
将这一节课的作业延伸到下一节课,能很好地利用课后时间对重要问题进行自主探讨,为下一节课做好思想、情感的铺垫。
第2课时

d561d48b53ec03d0a8eac8dd91a22deb.png
1.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2388a71f925d76bc4045d25ce23b323c.png
一、交流展示
师:上一节课结束,让同学们课后思考了几个问题,我想同学们应该有了自己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踊跃地说说你的结论

课文结尾说: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者?为什么要愧怍呢?

生根据准备好的思考结论,自由作答
师小结过渡:作者杨绛认为幸运的人,老王是不幸者。但是,同学们认为”“幸运吗?为什么要愧怍?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换个角度来解读。
设计意图
交流展示课后作业,通过对关键问题的初步自主探讨交流,让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始终围绕这个中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读课文,深入剖析
师: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老王不仅生活上是艰苦的,而且精神上也是凄苦的。即便如此,老王还是善良待人,尤其是对待作者一家。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作者一家是怎样做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进行深入剖析。
1.善待老王。
老王的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面对这样一个不幸的人,作者一家又是怎样对待的呢?具体从哪些事情中可以体现?
预设 作者一家对老王给予了同情和关心,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事情:(1)经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2)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送了他大瓶的鱼肝油;(3)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4)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5)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师小结:从这些平常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家人是富有爱心、同情心、尊重别人的人。对于老王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来说,正是因为作者一家人的同情、关心与尊重,使得老王对作者一家充满了感激,为了报答恩情,老王做了许多看似平常的小事,体现出了人性之美。
2.关注老王。
(1)在送来香油和鸡蛋的第二天,老王就离开了人世。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杨绛有怎样的感受呢?为什么杨绛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呢?
预设 杨绛觉得愧怍。首先,作者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是一个     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却没有瞧不起他,并不认为他低人一等,这体现了作者的平等观。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作为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其次,作者非常同情和关心老王,这说明作者非常有爱心,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个人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有着这种精神的,从作者一家对待老王的具体事情中可以体现出来。
(2)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后思考,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预设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那个特殊时期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老王是如此善良,又是如此不幸,作者却无法给他更多的帮助,无法改善他的处境,无法改变他的命运,更无法改变千千万万个像老王这样的不幸的人的命运。这在作者这样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心里,会是怎样的不安和愧疚。我们知道,当时作者身处困境,她其实无法给予老王更多的帮助,但她仍能淡化自己的痛苦,体谅别人的愁苦,以悲悯的情怀关注比自己更为不幸的弱者。因此,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心里感到愧怍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研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体会到人性之美。进而通过剖析杨绛这位并不幸运的幸运者愧怍,让学生认识到她的善良和悲悯情怀。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反思自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不仅应关爱互助,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从而升华自己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师:在作者看来,她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因此感到愧怍。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呼声?
预设 愧怍的不仅仅是作者,应该是社会中千千万万的人。作者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这样的话社会就会健康和谐发展了。
师总结:同学们,在你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甚至比老王更为不幸的人,你们在为自己感到幸运的同时,是否也意识到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希望同学们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关心,多一点同情,多一点理解,多一分尊重。让我们像杨绛先生那样,用善良的心去体察人间冷暖,用伟大的爱去抚慰沧桑人生,那么再悲苦的命运也会充满色彩,再艰难的岁月也会充满真情。因为生命要靠生命来温暖,世界要靠爱心来浇灌。
【设计意图】
在情感得到升华之后,适时地拓展延伸,引起学生反思,进而关注生活、关爱他人,能够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很好的统一。
四、布置作业
学完全文后,你对老王和杨绛是不是有一种新的认识?试站在老王的角度,用老王的语气,改写老王最后一次到杨绛家送香油和鸡蛋的片段。(300字以上)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笔改写文章最详细部分,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片段,在改写中再次深入领悟文章主题,体会人物情感。在改写后,通过对比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杨绛温婉文雅的语言风格。

ad29ee9f789cc4cd167c04c3925fa700.png

86ee731c71d12f371499b1eab384a89a.png

ccf48f05b7bc59720ce7d0e9276351e2.png
本教学设计重点落实了文本所承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首先,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分层解读,逐层深入,每一步紧扣文本,指导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其次,在传统解读的基础上,结合编写意图,拓展了文本解读的范围,也是本套教材侧重的人文素养要求之一。在解读过程中,依然从词句入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关注文本人物到关注生活和他人,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6b55b82a0fe768547859e5225680f333.png
素养提升
作文中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1以小人物见大。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品质,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
2以小事见大。可以通过叙写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阐述一个大的道理。
文化常识
典故故事——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交,意思是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平阳郡公。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郡公,此人如此大胆戏弄您,请您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弟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3:27 , Processed in 0.92580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