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七上] 22.寓言四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前天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寓言四则
知识目标
了解几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能力目标
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重点)
2.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颗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果子的人,都会学得一份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 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 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
义?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 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在故事中,赫耳墨斯的表现是一笑、二想、三问 ,可引导学生抓住字,品味赫尔墨斯的形象。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寓意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学法指导
提取《蚊子和狮子》这一故事的寓意,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蚊子这个角度来考虑。(2)从狮子这个角度来考虑。(3)从蜘蛛这个角度来考虑。(4)联系蚊子、狮子、蜘蛛三者来考虑。
目标导学三:对比方法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目标导学四: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的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
故事续编一:蚊子幸运逃生后,变得更加狂妄自大,于是逢物便吹嘘自己将狮子打败的事迹,却隐藏了自己将丧生蛛网的情景,在它的海吹下,所有的动物都用崇拜的眼光看它。蚊子变得更加目中无人了,飞行都不看方向,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应该为自己让路,因为自己打败过狮子要成为百兽之王了。却没想到撞到了一棵大树,撞死了。
   故事续编二: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蛛,怎么样,被我逃脱了吧。我告诉你吧:没有一样动物可以战胜我的,我不仅强大,而且运气无人能比!”
蚊子又再次吹起了喇叭,昂着头高傲地飞走了。这时,一只青蛙跃身而起,吐出了舌头,蚊子一下子被舌头卷住了,被青蛙吃进了肚子。
故事续编三:蚊子幸运逃生后,心想:“哎,幸亏有这么一阵风,要不然我就会成为蜘蛛的盘中餐了。这都是我得意忘形的结果。我以后可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否则那后果就更严重了。”从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谦虚的蚊子。
教学提示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9d754c38775126b2e1645932da186951.png       
ae7c45cccbe02a793b783981ec7a4893.png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 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 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
1. 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 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一、《智子疑邻》学习
1、全班朗读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
4、: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

二、《塞翁失马》学习
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讲解,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图片。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时间10分钟。
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如果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帮助之。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
7.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意,
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8、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
情节一波三折,
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
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概括。
下面请几个同学,可以放开来谈。不要局限于校园生活。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发言的乐趣。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
讨论后,叫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
提供几个参考题目:
塞翁新传——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
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
也可以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
三、布置作业。
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思考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中国寓言作品选》可向学校图书馆借。
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学校推荐。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布置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不足之处
在学习后两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是和学生合作一起翻译课文,学生翻译有困难时,先互相帮助尝试着翻译,出现问题时,教师纠正。可是,在最后一点翻译时,还是陷入了教师为主这个泥潭,出现了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2:02 , Processed in 0.77914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