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七上] 11.《论语》十二章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前天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        《论语》十二章
知识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能力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课时
学习
目标
  •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朗读指导:(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1)不亦(,愉快)
2)吾十()
2.词类活用
1)学而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2)吾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而知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4)好之者不如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5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饭疏食饮(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3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吾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4.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思而不学则表转折
       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为人谋而不忠(

可以为师矣(
)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学法指导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学法指导
翻译文言文六字诀:留、删、补、换、调、变。
1.,就是保留。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3.,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5.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目标导学三:概括每章内容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教学提示
划分小组让学生分组合作研讨然后老师总结归纳。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理解内容——掌握方法
      每章要点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出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3.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学法指导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目标导学: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1.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
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2. 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本文主要讲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在学习方面,我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要能不断创新,推陈出新;要坚持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习还要多思考,用心去领会;学习要能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在做人方面,我还要不断反省自己,保持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短处,才能不断提高;还要有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自己;在品德修养上,做人还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还有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想施加给别人
教学提示
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点,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


53978c8cd50b3621a014db51eec81122.png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几节课就没有白上。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章了。
不足之处: 在上这一课时,虽然我让课堂活跃起来了,一扫过去上文言文课堂死寂的毛病,但是在上课时也存在着有些不足的地方。由于太过活跃,对时间控制不恰当,所以课时耗费过多,到最后一课时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大不如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3:26 , Processed in 1.57584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