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选必中] 第11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堂检测)-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中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179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代史伶官传序》达标题
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抑本其成败之              迹:事迹,事情的始末
B.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C.及凯旋而之                纳:收藏
D.遣从事以一少牢庙          告:祭告
3.下列句中加点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一夫
B.梁君臣之首
C.仓皇
D.负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盛衰理        
②晋王将终也
B.①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②而皆背晋归梁
C.①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①举天下之豪杰,能与之争
②一夫当关,万夫
7.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梁,吾仇也
B.请其矢,盛以锦囊
C.而告以成功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亡国而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国家盛衰之理的句子是。  
(5)《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  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6)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  ”揭示了人不应骄傲自满而应谦虚谨慎的道理。
10、翻译下列句子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    案
1、C
【解析】A项,“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有谋有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人或物困扰,“于”,介词,被。B项,“为天下笑”意思是被天下人耻笑,“为”,介词,被。C项,“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意思是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于忽微”,在极小的事上,介词结构作动词“积”的状语后置。D项,“七庙隳”意思是天子的宗庙就被毁灭了“隳”,此处为被毁灭的意思
2、选B
【解析】B项,“原”是动词,推究,推其本源。
3、选B
【解析】A、C、D三项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
4、选D
【解析】D项,均为“忧虑辛劳”的意愿。A项,“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B项,“人事”,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C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
5、选A
【解析】A项,动词,给;B、C、D三项均为介词,和
6、选C
【解析】A项,①结构助词,的/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①介词,把/②连词,表顺承关系;C项,均为介词,当……时;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谁/②副词,不能
7、选D
【解析】D项,被动句,A项,判断句,B、C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8、C
【解析】A.“杭州”错,应为“扬州”。B.“迁徙之徒”不是指百姓,而是指被征发戍守边关的人。D.春申君是楚国的,平原君是赵国的
9、(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5)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6)满招损谦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07:23 , Processed in 1.6674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