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下] 3.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55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课文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一篇建筑论文。作者条理清楚、精要严谨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显著特点,通过多种说明方法,既作了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也有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简明、准确的语言风格。把握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的含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3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为何说不同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之间建筑的“可以性”。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一、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主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二、字音字形自主积累
三、初读文本,划分层次
四、思考探究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为了说明这种“文法”,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举例说明。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参考答案
二、
màn      kuò    fang        shà
墁地   轮廓   额枋     抱厦     
tuó       wéi         jǐ      kǎn    sǔn
柁墩     帷幕   正脊   门槛    接榫   
qióng    qiàng       cuì      huī  
穹窿     戗兽   纯粹   如翚斯飞
三、1-2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3-13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4-19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20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四、1、这是一种类比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材料。
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深入浅出,容易让读者理解。
2、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09:05 , Processed in 0.71491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