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上] 《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01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55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3 声声慢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薄雾  瑞恼  销瘦  重阳
B.凄惨  沙厨  东篱  冷清
C.次第  憔悴  堆积  相识
D.梧桐  黄昏  将栖  难堪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憔悴损:枯萎凋零。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3.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位女老板创办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她特意请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为新公司命名。老师接到这个任务后,将其命名为“易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请你写一段文字,说明“易安”这一名称的意义,150字左右。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
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
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
7.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
8.对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B.作者紧紧抓住重阳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突出了秋天的时令特点。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使得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本词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通过对长日、半夜、黄昏等的描写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11.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词的上片描述了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
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
向往。
D. 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
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13.有人评论: 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做简要分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09:05 , Processed in 0.90345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