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回复: 0

[必修上]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57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                        故国:古战场
B.卷起千堆雪        比喻浪花
C.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有功业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桅杆和摇船的工具
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轼生活在党争酷烈的北宋中后叶,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讦遭祸,动辄得咎,进退失据,其生存环境之凶险,实非常人所能想象。对于自己历尽坎坷之由,苏轼曾有过冷静的反思。   。   。   。    。    。   
①苏轼深爱陶渊明《饮酒》一诗,称“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
②于是,“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苏轼的最终选择
③所谓“不谋而合”者,即世人皆与世推移,而自身与世俗并不谐合
④因此,不愿违背自己心愿的苏轼,“吾驾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转
⑤正是这种勇气与品格,给苏轼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⑥苏轼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觉而无可更改
A.③①④⑥⑤②
B.③①⑥④②⑤
C.⑥①③④②⑤
D.⑥④①③⑤②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  ①  是他的另一面。这一面  ②  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③  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更深刻更沉重。  ④  ,苏轼诗文中所表达的“退隐”心绪,已  ⑤  对政治的退避,  ⑥  种对社会的退避。







A
/

因此
然而
不只是
而且是
B
恰好

因此
所以
不是
而是
C
/

但是
因此
不是
而是
D
恰好

但是
因为
不只是
而且是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周瑜的在战场上的英气勃发。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7.对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虽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却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9.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情调不合,你的看法如何?(6分)
答案 “多情”是古代诗词中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10.《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显示苏轼词作的豪放风格的?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满 庭 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 :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③摐摐拟声词。④釭:灯。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词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不舍。
1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D.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人生顿悟。
14.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09:07 , Processed in 0.76976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