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
| 教师:
1.课件、儿歌视频、轻快的儿歌伴奏;
2.收集学生日常合作活动照片;
3.猪猪侠贴图、眼罩1个、竞赛表(6个组);
4.跳绳2条、小篮球2个、小背篓2个。
|
| 学生:
1.排练故事小品《糟糕的合作》;
2.自备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头饰;
3.分小组摆放桌椅,前面留一块空地方便表演故事和游戏体。
|
教学流程
| 教学内容及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观看动画,激趣导入
| 1.老师播放《蚂蚁搬豆》儿歌动画,学生观看、跟唱。
2.提问:这首儿歌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畅言)
3.引出课题“大家一起来”。(板书“大家一起来”“合作”)
4.谁还记得关于“合作”的谚语?(人多计谋广、团结合作力量大……)
| 以绘声绘色的儿歌视频导入课堂,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并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
游戏实验,合作探究
| 过渡语:你们的表现真棒,连猪猪侠都想过来跟你们一起上课了。(张贴猪猪侠大头照)可是猪猪侠的鼻子掉下来了,谁能蒙住眼睛,帮它安好鼻子?
1.老师提要求全班同学:(1)安静、细心观察;(2)其他同学不能出声提醒。
2.请2-3名学生蒙眼睛,在没人指点方向的情况下,单独帮猪猪侠添鼻子。(儿歌伴奏)
3.留下其中一名同学“添鼻子”,并安排同学在旁边说话提醒往哪个方向贴。(儿歌伴奏)
4.两组游戏说明:单独添鼻子失败的次数比成功次数多,而合作添鼻子很快就成功了。
5.对比前后两组游戏,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6.老师总结:如果大家一起合作,事情就会更快更好地完成。
| 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包括:学习用观察、比较等方式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此环节目的让学生尝试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初步探究合作的意义。
|
联系实际,互动交流
| 过渡语: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完成,缺一不可的呢?
1.请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合作活动。(生:一起搬桌子、盖房子、提水等等)
2.在这些活动中,大家一起努力,你感觉怎样?(高兴、省心省力……)
3.老师出示现实生活中体现合作精神的活动图片(教室大扫除、三人合作跳大绳、赛龙舟等)。
4.总结:生活处处有合作,合作能带来快乐,收获友谊。(板书“快乐”)
| 教育学指出,课程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思品这门课程也不例外。此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合作意义的理解。
|
分析案例,讨论学习
| 过渡语:有的人能在合作中感受到快乐,但是有的人在合作过程中得不到快乐,反而吵架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看一个故事小品《糟糕的合作》。
1.观看由5名同学表演的故事小品《糟糕的合作》。
2.看完故事之后,学生简单说说他们合作不下去的原因。
学生预设:他们没有想着要把事情做好,自私,大家都不想演猪八戒这个不好的角色……
3.学生思考讨论:他们应该怎么办,“糟糕的合作”才会变成“成功的合作”?
学生预设:一年级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他们的表述难免有点混乱含糊。老师可抓住学生回答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尽量用清晰的语言表达(顺势板书“分工配合”“协商解决”)
4.师:书本第64页刚好也告诉我们好好合作的小秘诀,大家快读读记记。(学生拍着小手,齐读教材第64页的合作儿歌。)
合作儿歌内容:
小朋友,来合作,有分工,巧配合。
遇问题,不埋怨,团结合作才快乐。
| 利用表演的方式来呈现案例,一来让学生体验角色,二来使案例中的问题更加直观化,更深切感受到合作时出现问题需要大家分工合作、协商解决,朝着共同的目标进发。
|
游戏体验,总结反思
|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好合作的小秘诀,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个秘诀,玩一个有趣、刺激的合作游戏:合作大PK。
1.出示游戏玩法:6人一组,每小组分工合作,按顺序接力完成三个小任务,在一分钟内完成所有任务的小组都可以评为“超强合作组”,获得奖状。
2.老师播放视频,示范如何玩“合作大PK”接力游戏。
3.出示分工表(如下图),各组根据表格,3分钟内协商分工。
接力顺序
| 1.双人跳绳
| 2.双人夹球
| 3.背筐投篮
| 接力同学
| | | |
4.分工完成,每两组同时比赛。(儿歌伴随游戏过程)
5.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时间评出“超强合作组”,并颁发奖状。
6.请较快完成的几个小组说说合作成功的经验。
| 新课程指出,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孩子喜爱游戏,好胜心强。他们在这个游戏里面,全身心都调动起来,所获得的感悟也会深刻很多。
|
课后拓展,能力提升
| 过渡语: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如果想顺利合作,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这样事情才会更顺利,更快捷。
1.学生拍手读合作儿歌,巩固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鼓励小朋友们以后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向别人寻求合作,注意分工配合,协商解决。
3.布置作业:每个小组课外分工合作,表演《西游记》里的一个精彩故事。
4.师生同唱《当我们同在一起》,回味合作的快乐。
| 一堂课的结尾应该是课外活动的铺垫。以歌曲结尾,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结束新课的同时,继续内化合作意识,在生活中的合作过程中,懂得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