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前
预
习
| 作品简介
|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著名的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
|
| 相关人物简介
|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
| 写作背景
|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
| 读准字音
| 万仞(rèn) 冀州(jì) 惩(chénɡ) 塞(sè) 迂(yū)
荷(hè) 箕畚(jī běn) 孀妻(shuānɡ) 智叟(sǒu)
始龀(chèn)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厝(cuò)
陇(lǒnɡ) 朔(shuò)
|
| 通假字
| 始一反焉(通“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通“措”,放置)
无陇断焉(通“垄”,高地)
|
| 古今异义
| 方七百里(古义:方圆,指面积 今义:方向)
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 今义:惩罚)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寒暑易节(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 今义:不值得)
|
| 一词多义
| 之 隐土之北(助词,的)
跳往助之(代词,指愚公)
甚矣,汝之不惠(助词,无义)
且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焉置土石(副词,况且)
焉 有子存焉(语气助词,表停顿)
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
其 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 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
|
| 词类活用
| 面山而居(名词做动词,面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做名词,险峻的大山)
|
| 文言句式
|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状语后置,应为“于帝告之”)
被动句:
帝感其诚。(“帝”是被感动者)
省略句:
杂然相许。(承前省略主语“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