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回复: 0

[7上] (教案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教案

[复制链接]

9687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851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时间、建立政权、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刘邦建汉。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学会从插图和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搜集成语典故。能够正确评价秦始皇。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和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和意义)。通过分析秦朝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灭亡的关系,培养分析战争爆发原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秦朝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经过。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讨论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利用《大泽乡起义》视频片段,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掌握战争经过:陈胜、吴广起义;继起是项羽、刘邦起义,最终推翻秦朝。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难点:1.焚书坑儒。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使学生了解焚书、坑儒两件事发生的背景、动机和后果。
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战争目的及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师教法:
1.教材整合:本课按照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目编写,为使学生掌握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重新整合教材,按照:起义原因——秦的暴政、起义过程——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结果——楚汉之争 ,进行教学讲述。抓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突破教学重点。
2.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再现历史氛围,感知、思考历史,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3.列表归纳:整理秦朝重大历史事件表格,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掌握列表归纳方法,培养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法:
1.知识要素法:观看《大泽乡起义》视频片段,掌握学习农民起义(战争)知识的五要素和三步曲,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利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2.自主探究法:阅读教材、图文资料,结合问题、提示,培养自主、探究和自学能力。
3.史论结合法:通过原始文字、图片资料,结合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秦朝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查阅、搜集和整理各种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中互相交流,加深记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
教师:请大家猜两个人物谜语,谜面:捷报太湖风光,谜底,打两个古代历史人物名字。
学生:……“捷报是陈述胜利,谜底是陈胜,太湖风光,是太湖(吴)风光一望无际,视野宽广,同时又是的谐音词,谜底为吴广
教师: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人物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过渡:当时希望和平安定的秦朝百姓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所以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秦朝的暴政首先表现在,繁重的徭役。
[讲授新课]
一、起义原因——秦朝的暴政(板书)
1、秦朝的暴政之:繁重的徭役
教师:秦始皇的暴政,要从他广建宫殿陵墓说起。秦始皇为了追求享乐,建了许多豪华的宫殿。还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就在咸阳大兴土木,大建宫殿。他每灭掉一个诸侯国,就命令画下该国宫殿图样,在咸阳盖起同样的一处。这样,咸阳附近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宫殿,关内300处,关外400多处。但秦始皇还不满足,又建了一处更加豪华的宫殿——阿房宫(阿房读音)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以坐一万人,下可以建5丈旗。规模可谓宏大。秦亡后,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据说大火三月不灭,由此同学们可以想见阿房宫的规模有多大了。当时曾流传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同时,秦始皇还为他死后的荣光大建陵墓。秦始皇的陵墓——骊山陵是一座宏伟而又堂皇的地下宫殿,从秦始皇即位那年(公元前246年,)开工修建,一直到公元前210年死去,前后历时36年,后期据史书记载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今天仍然高高隆起,犹如一座小山。秦始皇陵的高度和周长,超过了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
大规模修建宫殿和陵墓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人力问题如何解决?加重对人民的徭役。
多媒体展示: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等图片。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修建阿房宫、骊山陵有七十余万,移民戍守越族地区的有五十余万,北击匈奴、筑长城征调四十万,再加上修建驰道、离宫的,更有大量奔走于途、运输粮食的。所以秦朝常年征调在外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教师:据估计,当时全国总人口才大约2000万人,男女各半的话,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除去老弱病残幼和服役的300万,能耕田的男劳力还有多少?计算那时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对当时社会生产了什么影响?
学生:青壮年也就三四百万人。占到总人口的15%。
学生: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教师:难怪书上说: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当时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运输。的现象。(《汉书·刑法志》)
过渡:秦始皇修建宫殿和陵墓开支浩大,钱从哪里来?必然加重对人民的赋税。
2、秦朝的暴政之二:沉重的赋税
多媒体展示:秦朝的暴政之二:沉重的赋税
材料二: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大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董仲舒说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教师:我国从2006年元月起全面免征农业税,并且每年还给农民补贴。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和秦朝的农民相比,今天的农民真幸福,今天的祖国真伟大!
过渡:当时人们为什么不逃避徭役和赋税?
学生:……秦法名目繁多,刑法残酷。
3、秦朝的暴政之三:残酷的刑法
多媒体展示:秦朝的暴政之三:残酷的刑法
材料四:当时在秦朝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五:(秦)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始皇)乐以刑杀为威。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六: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提供了秦律的部分内容,包括《盗律》《田律》……等。其中刑罚有:斩首、磔(zhé断裂肢体)、赀(zī)、笞(chī)、迁、耐、劓(yì割鼻)、鋈(wù钛足)等。 处理罪犯的刑罚多达20余种,死刑就有近10种,各种徒刑也没有期限,一经判定就终身为刑徒。
教师:依据材料和教材回答,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描述的奇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秦朝刑法残酷到什么程度?
学生:……
学生:单死刑就十几种,各种徒刑也没有期限,还有劓(割鼻)、刖(断足)等。甚至有族诛连坐这些刑罚。一人犯法,家族邻里受牵连。
教师:据《汉书》记载,秦朝当时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赭[zhě]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囹圄[líng yǔ]成市(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过渡:不仅如此,在长城修筑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又上演了一幕焚书坑儒的悲剧。
4、秦朝的暴政之四:焚书坑儒
多媒体展示:焚书坑儒
教师:注意焚书坑儒是两件事。这里的焚书是焚烧哪些书籍?坑儒又是坑杀哪些人? 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
学生:……
教师: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对反对自己的人选择坑杀的方式,可谓手段愚蠢而又残暴,草菅人命。其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正如郭沫若所说书籍被焚烧,其实还是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此事后,帝国是否就长治久安了呢?
教师:秦始皇对知识分子是防之又防,但最后却是草莽之夫推翻了他的统治,只说明了一点──正是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过渡:秦始皇去世后,他的儿子胡即位,即秦二世,他对人民的迫害有增无减。
5、秦朝的暴政之五: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学生:看书了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有关史实。讲述指鹿为马的成语。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以上内容,总结归纳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
学生:……
师生归纳: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法残酷;焚书坑儒;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过渡:俗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秦朝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朝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
二、起义过程——陈胜吴广起义(板书)
教师:我们第一次接触农民起义,老师带来了一个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短片,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学习农民起义要掌握五要素、三步曲。
多媒体展示: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看短片时要抓住这一要领,掌握起义的发展脉络,边看边记录。
多媒体展示:《大泽乡起义》视频
学生:观看影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
2、用什么口号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的?建立了什么政权?
3、起义军的进军方向是哪里?这说明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4、陈胜、吴广起义后,是谁继续领导反秦斗争诛灭暴秦的?在哪一次战役中打败秦军主力?讲述与之有关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5、利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用彩笔画出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标出巨鹿和陈的位置。了解大泽乡起义后的经过、结果和发展。
教师: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清楚整个农民战争的简单过程,使学生了解战争发展的基本脉络:(多媒体展示)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张楚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项羽、刘邦起义队伍壮大→→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    刘邦投降→→推翻秦朝。强调说明,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多媒体展示:《大泽乡起义图》想象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6、在阅读教材和史料的基础上,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对当时起义的场面进行描述。总结这次起义的特点。讲述成语故事——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学生:……
7、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如何?
师生归纳: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
教师: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列入世家,是因为他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司马迁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相提并论,是对陈胜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高度评价。中国邮政发行了邮票和中国银行发行了银币加以纪念。
多媒体展示:邮票、货币中的历史:1991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中国银行1985年为纪念陈胜吴广起义而发行面额5元的银币。
简介:陈胜、吴广起义遗址---涉故台位于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中轴线上矗立一座陈胜、吴广起义大型浮雕像,雕像外形为火炬形,象征陈胜、吴广点燃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涉故台作为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是中国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的源头,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
合作探究: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师生归纳: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导致起义爆发。这只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原因,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即使没有陈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大起义也会爆发,只是时间迟早问题。所以,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过渡:一山难容二虎,秦朝灭亡了以后,战争却没有结束。老百姓也没有过上安定的生活。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又打了一场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
三、起义结果——楚汉之争(板书)
学生:找出楚汉之争的时间、双方、目的、结果、性质。讲述与此战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鸿门宴、项庄剑舞,意常沛公、约法三章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楚河汉界等。
讨论:1、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2、项羽、刘邦先后进行的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
多媒体展示:结合资料研读,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资料一:进入咸阳的表现
刘邦捷足先登,迫秦王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不杀秦王。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后进入咸阳。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制。
资料二:刘邦的总结
刘邦称帝后在庆功宴上,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当代的豪杰,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是取胜的主要原因。项羽连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败了。
学生:……
学生:不同。 刘邦、项羽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战争性质是农民战争;而秦亡后,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活动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了。
教师:请同学们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秦朝从建立到迅速走向灭亡,带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多媒体展示: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启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多媒体展示:你怎样评价秦始皇?
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人无完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客观地、全面地、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堂小结]
上节课和这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秦朝的兴和亡。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对人民进行残暴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史称西汉。 从而我们知道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鉴。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巧学妙记:始皇二世施暴政;陈吴起义天下应;项羽刘邦终灭秦;首创精神励后世。
【课堂作业】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2.伐无道,诛暴秦说明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
A.自然灾难      B.统治者夺统治权    C.秦的暴政    D.外族入侵
3.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
A. 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5.有人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而起的。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 不同意。答案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08:04 , Processed in 0.79913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