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新知导入:最近,学校开展了争做《五好小公民》活动,并要求同学们努力上进,成为合格的“五好小公民”。请你说一说“五好小公民”是指哪五个方面。
小结: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独处是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善于创新的“小主人”。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的、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出示课题: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 温故知新
| 激趣导入
|
讲授新课
| 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活动园:不同的身份
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解读:“活动园”中的情境展示了不同国籍、不同国家公民身份中会有一些差异。主持人的提问,让我们思考公民身份与国籍的关系,对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国民的现象有所认知。
活动过程:1.什么是公民?
公民指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活动过程:2.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
小结:公民身份与国籍紧密相关,拥有一国国籍的人即为该国的公民。因为国籍不同,所以就会有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
活动过程:3.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小结:外国人出入境不同于中国公民,边检处需要对外国人持有的护照证件、签证、来华事由等事项进行必要的识别、询问和核查,所以工作量较大,耗时也比较长。为了保障外国人通关效率,所以边检处设置“中国公民” 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知识窗:国籍的取得与丧失
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解读:“知识窗”主要介绍了公民身份与国家的密切关系,国籍取得的方式有两种,强调了判断公民身份的方法。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学习活动:公民身份
解读:上面的内容展示了中国国籍与中国公民身份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我国国籍取得的方式及相关法律规范,学习辨别一个人是否具有中国公民身份,即是否具有中国国籍的方法。
活动过程:1.什么情况下可以取得中国国籍?
活动过程:2.加入中国国籍有什么要求?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1)中国人的近亲属;(2)定居在中国的;(3)有其它正当理由。
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活动园:“公民”的词源
课件出示阅读材料
播放视频《公民》
结合“公民”一词的起源,谈谈你的认识。
解读:“活动园”介绍了“公民”一词的来源,让我们了解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与公民有关的知识。
活动过程:1.读一读“活动园”中介绍“公民”一词来源的文字,说一说:学习伙伴有什么看法?你还有什么看法?
小结:课件出示“我”的看法。
活动过程:2.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国家公民的知识?
小结:公民是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与国民含义相同。
|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
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活动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
探究分析
|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天真烂漫,共同见证、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小公民宣誓仪式暨动物大联欢活动”。
思考:什么是公民?说说自己是怎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公民的。
小结: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我的父母是中国公民,我出生在中国,我通过出生的方式取得中国国籍。
| 讨论交流
|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
课堂练习
| 幻灯呈现
| |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 |
板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