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六上] 【精】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 法律是什么( 教案)

[复制链接]

9448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12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1法律是什么 教学设计

课题
法律是什么
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学科
道德与法律
年级
六上
学习
目标
1.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探究,对比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异同,初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认识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
重点
感受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认识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
难点
知道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我们生活中人人应该遵守的规矩。它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它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它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国家才能富强,社会才能和谐,生活才能幸福、安宁!
播放视频《法律与生活
鸟儿在蓝天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阅读资料,观看视频
激趣导入
讲授新课
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可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小结:乘坐大马涉及交通安全法律问题,如果此次旅游活动是与旅行社合作的关系还涉及旅行合同法律问题,如果我们的目的地是动物园或文物单位还涉及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或文物保护法律问题
2.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可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小结:监护人有监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医疗单位有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务,医疗用品受药监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3.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与法律相关的事例?
连一连

ba02e34994f58a6be105f281f8025298.png
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宪法确认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指公民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而且每个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接受教育。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解读: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在法律规定下,我们享有多种权利。如财产权,有些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财产,自己可以支配。
4.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隐私权、姓名权、选举权……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解读:法律在赋予我们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如,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要保护野生动物等。
5.为什么要遵守交通法规?
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遵守交通法规能保障行车申通,大家出行都方便。……
6.为什么不能伤害野生动物?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是亿万年生命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现代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很多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对野生动物的研究。所以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你还知道法律规定了我们哪些义务?
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活动园:法律与纪律
活动准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校规校纪。
活动目标:对比法律与纪律是否相同。
活动过程:1.法律与纪律有什么区别?

3c32323ab093eb356dc079cc00e6107e.png
解读: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不一样的。
阅读角:道德与法律
阅读目标: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解读:道德和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很多时候,它们是相互影响、融合的。
阅读思考:1.你怎样看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你能举一个道德与法律相互影响、融合的事例吗?
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我们平时总说,与人和睦相处,不要以貌取人,说话柔和些,不要伤别人的自尊心等,这些都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尊重人他是每个人应有的修养,这是道德品质的表现,也是法律的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侮辱别人是犯法的。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
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活动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有一天爷爷想到快要和孙子见面了。特别高兴!当众写下赠与决定,要把自己名下的房子送给不明。小明是未出生的胎儿。这个赠与有效吗?
讨论交流:未出生的胎儿获得的赠与有效吗?
小结:有效《民法典》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与胎儿利益相关的,胎儿视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
案例二:6岁的小明为了买好吃的零食,把爸爸一千块钱的手表卖给修表师傅,爸爸知道后,想要回手表。
讨论交流:爸爸能要回手表吗?
小结:能《民法典》第20条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讨论交流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d1bf55833cecd2740967067fab476d8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 18:26 , Processed in 1.82134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