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
|
一、核心素养
|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家务事的种类,发现家务事多、任务重,感知家长承担家务
的辛苦。
道德修养:通过交流做家务的体验,总结做家务对自身的好处,明晰参加家务劳
动的意义,初步培养坚持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
法治观念:通过讨论与分析,辨析不愿做家务的现象和原因,激发形成“应该做”
主动做”的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展示交流,了解做家务的好处,增强做家务的信心。
责任意识:通过事例探究,知道作为家庭小成员应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初步萌发家庭责任感。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学生掌握做家务的本领,学会主动做家务。
难点:学生能够认识到做家务的重要作用,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获得有益收获。
|
三、教学准备
| 课件、图片素材
|
四、评价任务
| |
|
| | | |
| -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爸爸妈妈的辛苦,也意识到做家务是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庭重任的方法,但家务活有许多,买菜做饭、擦桌洗碗、洗衣叠被、买日用品……你平时都做过哪些呢?看看下面这些同学他们是怎么做家务的。
- 案例1:我每天放学后负责喂羊,慢慢知道了羊的生活习性。
- 案例2:我经常扫地,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为家人带来了干净的空间。
- 案例3:我先淘米煮饭,等家人下班回来做晚饭就轻松了。
- 师:这些同学能够帮父母做家务,可真是了不起。那我们的小伙伴中有这样的家务小能手吗?去采访一下吧。
| | -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在日常生活中长期进行家务活动。
|
| 采访问题
| 采访对象
| 采访记录
| 你平时在家会主动做家务吗?
| | | 你会做什么家务?
| | | 你认为做家务有哪些好处?
| | | 你的家长认为做家务有哪些好处?
| | |
- 师:同学们都擅长做哪些家务呢?我们来看几个样例,然后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擅长的家务。
- 案例1:我会洗菜择菜,家里买的蔬菜水果都由我负责清洗,都洗得干干净净。
- 案例2:我负责洗碗,每次饭后的碗都由我负责清洗,我总能洗得又好又快。
- 案例3:我在家负责切菜,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切菜方法,我知道每种蔬菜该切成什么样子。
- 案例4:我会清洗自己的玩具和家人们小件的衣服,妈妈指点我不同的污渍用什么办法洗干净。
- 学生观察学习课件展示的案例后,举手发言说明自己擅长的家务。
- 师:原来大家都有能力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些事呀,我们都能做。
- 师:大家都有自己擅长的家务,那我们也可以来举办一场家务擂台赛,让大家都能露一手。
- 课件出示比赛项目:1.叠衣服比赛;2.剥玉米粒比赛;3.摘豆角比赛
-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长项自荐参加其中的擂台赛项目。
- 师:现在我们已经评选出“家务擂台赛”的冠军啦!看得出来,有些同学真是家务小能手呀!现在请大家根据采访提纲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吧。
- 1.周六周日,家里叠衣服的活被我承包了,因为周六周日爸爸妈妈需要照顾奶奶。做这个活需要有耐心,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的技术越来越厉害。
- 2.因为妈妈每天下班都很累,所以我承担起了收拾餐桌的家务。做这项家务的时候,我先把同样的餐具摞起来拿走,然后再收拾桌子。我觉得虽然这项家务活不是很难,但是能让爸爸妈妈能够有时间休息一会儿,所以我很开心。
- 3.我经常帮妈妈浇花,在养花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一些花的习性,知道哪些花要多浇水,哪些花要少浇水,哪些花要多晒太阳,哪些花要少晒太阳。
- 师:同学们觉得,谁做家务最厉害呢?其实只要大家都是为了家庭贡献力量,就没有厉害之分,不论做什么家务都很了不起。
- 师: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我们会开始做家务?大家第一次做家务时有什么感受?让我们一起看看林林的自述,看一看他是怎样开始学做家务的?
- 那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因为生病住院。爸爸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家里,还要去医院照顾妈妈,忙得不可开交。
-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家里不总是干干净净的。放在浴室里的脏衣服不会自己变干净晾在阳台上,放学后也不会有香喷喷的饭菜直接放在桌上等着我,这一切都是妈妈在背后默默付出。也许妈妈就是因为太劳累才会生病,所以我决定要帮妈妈分担压力,我开始试着自己洗简单的衣服,打扫地板,用抹布擦桌子。发现我帮家里干活,爸爸和妈妈都很高兴,夸我懂事。我也很高兴,很自豪,感觉自己为家庭贡献了一份力量。
- 师:林林为什么开始做家务?他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 学生1:林林做家务是意识到自己平常获得的便利,都是妈妈辛苦的付出。
- 学生2:林林第一次做家务是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帮助父母分担家里的工作。
- 学生3:林林主动做家务的行为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肯定,他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
- 师:大家第一次开始做家务,基本都是像林林一样,心疼爸爸妈妈,才会主动去做家务。但其实家务不仅能帮父母分担压力,对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好处。
- 教师展示不同的图片及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答,最终得出家务能带给自己的好处的结论。
- 师:如果这些同学自己洗衣服,在玩耍的时候还会弄脏自己的衣服吗?吃饭的时候会把米粒弄得到处都是吗?
- 师:要是我们习惯了做家务,在学校里打扫或者面对其它劳动工作时,会有怎样的态度?
- 答:耐心、有毅力,懂得运用不同方法更好地完成劳动任务。
- 师:如果我们自己准备一顿午饭,并长时间坚持自己代替父母做一些家务,我们还会觉得父母照顾我们不用心,并催促父母吗?
- 结论3:做家务可以增进对家人的理解,帮助我们体会家庭责任。
- 师:如果你擅长做家务,在面对父母外出的情况,你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吗?在学校里面对劳动,这样的你是否会更积极主动,并且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 答:会做家务意味着有劳动能力,具有独立性,独立会让我们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 师:如果我们从小做家务,那么成年之后开始工作,面对独居的生活,能否正常地展开日常生活呢?
- 答:从小做家务会奠定我们独立生活的基础,通过协助爸爸妈妈,我们能知道大人在家的日常生活。
- 学生1:做家务的过程能锻炼我们学习思考的能力,去掌握更好完成家务的办法。
- 师:有同学或许会觉得做家务很难,畏惧家务,老师这里有一首家务歌送给大家,希望能鼓励大家一起努力学做家务。
| - 环节1:通过采访及汇报、家务擂台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家务经验,展示做家务的风采,交流明确做家务的意义和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做家务的意愿和积极性。
- 环节2: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理解做家务的作用和好处,调动学生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
| - 环节1: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擂台赛表现,判断学生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做家务的习惯并具备一定的做家务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
- 环节2: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理解做家务的好处,能够认识到家务对自身成长的益处,从而建立正确的做家务的态度与观念,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
|
| | -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 -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
| - 整理一下你的家务小窍门,在下次班会上和大家分享吧!
- 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家务诀窍是……,这是我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的,当时我想……,然后我开始试验,发现……。这就是我的家务秘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掌握更多的家务诀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