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三下] 10 爱心的传递者 说课稿

[复制链接]

9448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128
发表于 2025-10-24 03: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爱心的传递者》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共有两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我们都有爱心》,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曾经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经历,寻找生活中隐藏的爱心,并将爱心变成行动,传递我们的关爱,旨在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大都不能将关爱他人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自愿地帮助他人。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重点是: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难点是:将关爱他人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最美的瞬间》,学生对视频中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到生活中相互关爱的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们都有爱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身边的爱
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的四幅图片,与图中的小朋友对话。
然后课件出示问题:自己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或者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当时有何感受?学生先回忆这些经历,再与大家分享,教师相机引导,板书:爱心简图,随处都有,爱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感受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活动二:无声的爱
播放视频:学校“护学岗”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关爱低年级学生的场景和对他们的采访,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并找一找身边还隐藏的爱心,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把爱心传递下去。
活动三:爱心在行动
首先,学生将课前搜集的雷锋帮助他人的故事在小组内讲一讲,再全班分享。
然后,课件出示问题:怎样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传递我们的关爱。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能够关爱的对象,可以为他们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板书:用行动传递下去。
设计意图:将关爱他人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环节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内化提升学生的认识与情感。
环节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为实践。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板书:在黑板上方的中间位置是课题《我们都有爱心》,下面中间是一个心的简图,图中是爱心,上面是随处都有,下面是爱就在身边,左面是行动,右面是传递下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 18:35 , Processed in 1.55290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