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回复: 0

[必修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2790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比较
        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科学精神
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阐述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运用具体事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
法治意识
运用具体事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了解党依法执政的表现。
公共参与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教学难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思考]
(1)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的重大影响。
教师讲述:那从材料中解体指的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伴随着外来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各种政治势力在中国交错较量。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第一课第一框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 新课讲授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图片展示探究分析
教师讲述: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原因: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2)国情: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创设情景]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这种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任务。
[探究任务]
(1)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矛盾。
(2)面对当时的国情,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历史任务?
提示:这一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提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教师讲述: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 近代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并相继提出自己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要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 [探究任务]
  • (1)前两种方案为什么行不通?
  • (2)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为什么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 提示: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注定了第一种方案会失败。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和不彻底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二种方案也失败了。
  • 提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并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教师讲述:1.三种建国方案
代表
政治主张
实践结果
第一种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1924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2)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4)前景: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北京城往西100多公里,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可以到达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堂上村。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字。
[探究任务]
         为什么毛泽东在中国前面添加了字?说一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断中国的理解。
教师讲述:1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社会条件: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2)出现: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
(3)特点
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担当
(1)成立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3)使命: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4)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5)成就
推翻了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判一判] (1)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
三、课堂结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验证了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新中国。
板书设计

cf5674d51465b714bf636acb51e3ced6.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9 00:36 , Processed in 0.68032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