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3] (教案一)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2845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探究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制度安排.上,显现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要求。
第六课围绕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重在说明这些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究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通过学习本课,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制度,增强制度自信。
【教学目标】
  • 1.了解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了 解中国共产党为处理民族关系付出的努力。
  • 3.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 4.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具体内容。
  • 5.如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6.为什么坚持我国宗教政策?我国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要求是什么?
  • 【核心素养】
  • 政治认同:相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新型政党制度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 2.科学精神: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知道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有区别。
3.公共参与:通过社会实践,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这句话。。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具体内容。
  • 【教学难点】为什么坚持我国宗教政策?我国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要求是什么?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首站到黔西苗寨考察慰问》
  • 思考: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这说明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方针?                           
学生通过预习本框内容回答
师总结说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政策,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新课讲授

9a40b0bea7dc3775fe9641c424344753.png
  • 议题一:如何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 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五十六个民族服饰》
  •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灿烂的文 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你对习总书记这些论述的理解(从我国的民族格局的特点、表现、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第象度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 (1)民族格局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3)各族人民的贡献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探究活动阅读下面:《我国宪法对行政区的有关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第三条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我国宪法规定第三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我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内容: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探究问题:结合我国宪法规定,概括我国的行政区域的类型以及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权力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探究活动阅读《专家点评》
探究问题:结合《专家点评》内容分析,专家点评中所说的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这句话说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以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 我国的结构形式
  • (1)民主: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2)集中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议题二: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青海乌兰:奏响民族团结新乐章》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分析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形成这种民族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1)民族平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者的关系:

e122d47875ef86b0534e7d7baa02ea2b.png
探究活动观看视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分析解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 州、自治县三级。(注意:自治地方不包括乡)
(3)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归纳小结: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特别提醒:监察机关(监察委)和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的双重身份: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知识拓展:比较民族自治制度的自治 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自治

b387d5e5aaa7df57940636cfd876059d.png
(4)自治权

12617e21367cc7b7cb867a2e27dc383c.png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6)新时期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议题三:怎样看待我国的宗教政策?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汪洋出席宗教团体负责人迎春座谈会》
春节期间惯例性宗教活动相对集中,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尽量少聚集、少流动。汪洋指出,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宗教工作,重视同宗教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宗教界的沟通交流,支持宗教团体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出席座谈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基督教爱国运动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发言。
探究问题:我国目前有哪些宗教?我国为何如此重视宗教工作?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宗教政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目前,中国信教公民近2亿,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宗教团体约5500个,其中全国性宗教团体7个,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宗教院校92所。在中国,各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彼此尊重、团结和睦。
思考:如果不妥善处理好宗教问题,我国将会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宗教工作?
三、我国的宗教与法律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6242b01d7afb43a5152ae721a2adf0b9.png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最新报告:新疆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新疆伊斯兰教协会2020年11月3日发布《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状况报告》(简称《报告》),称新疆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充分实现。近来,美国西方反华势力大肆散布所谓新疆限制宗教信仰自由”“剥夺少数民族公民信教权利”“强拆清真寺 迫害宗教人士 等谬论。对此,新疆伊斯兰教协会发布报告,展示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状况。《报告》称,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探究问题: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宗教政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信与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种类: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派别: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时间: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北京暂停对外开放宗教场所、暂停集体宗教活动》
探究问题: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宗教政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权责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遵守法律: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外交部:美国应停止利用宗教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2020年11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据报道,美国务卿蓬佩奥和波兰外长2020年11月16日共同主持召开了第三届促进宗教自由 部长级会议。在会上,蓬佩奥对中国的宗教政策提出批评,台湾方面的吴钊燮也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发言。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赵立坚回答: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发言人已经就此发表谈话,严厉驳斥了蓬佩奥等极个别国家政客发表的谬论。蓬佩奧等美方个别政客惯于借所谓宗教自由等问题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污蔑抹黑。对此,中方已多次表示坚决反对。我们也坚决反对有关国家伙同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奉劝有关国家切实恪守- -个中国原则,尊重中国主权,不要为台独分裂势力提供舞台,不要同台当局发生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触。任何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挟洋自重,破坏两岸关系的图谋和行径注定不会得逞。
探究问题: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宗教政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北海市宗教界积极助力脱贫攻坚》
探究问题: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宗教政策?我国是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 ③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 ④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本课小结:

03064b1c8c1e598720f7e15619e257aa.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9 00:36 , Processed in 0.68525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