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3] 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导学案(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2868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导学案

ebba3c46d7188b3adf0ec516673616b9.png
(1)了解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
(2)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8782edf28c15ac32d21d6947456ef67c.png
1.教学重点: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2a59910f4f328ce19587223a7e35159.png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 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坚持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推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坚持依法治国和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473f7d0d3fa7589e19ae8367e41d6300.png
自主探究一:
2020年3月1日出版的《求是》刊发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文章《为赢得疫情防控胜利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务》。
文章第二部分围绕“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展开论述。文章称,“有力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必须靠法治,重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稳定器’、‘减压阀’的保障作用……中央依法治国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明确了重点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
[探究任务]
1. 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3.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自主探究二:
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共十八以来依法治国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法治建设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建构以宪法实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提供指引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法律的权威首先源自个体对法律的价值认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弘扬法治精神、培育宪法文化,还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探究任务]
1.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

158541c629500e9a76c1b30735b46a3e.png
1.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让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③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
④我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这表明(   )
①依宪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宪执政
③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5.党的十九大后,反腐败不松劲、不歇脚。一方面,国家鼓励公民通过网络等平台提供线索;另一方面,国家对腐败高官依法严惩。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  
③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  
④公民要勇于并善于使用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总目标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国已经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一.法律  法治  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法治理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系统工程  法治化   
二.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法治  人民主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法律面前  宪法法律  以德治国  法律和道德   中国实际  基本国情
自主探究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一:
1.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依法治国的意义:通过实行法治,有利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自主探究二:
1.(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推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 A  2. D  3. D  4. C  5. A  6.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9 00:51 , Processed in 0.63472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