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3]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学案)2907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导学案
【预习案】
(接续上一框题)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的具体要求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1)民族格局的特点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各族人民的贡献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宪法保障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是处理民族关系方针的要求
我国始终坚持(       )、民族团结和(       )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1)民族平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
在(       )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       )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       )的必然要求。
3.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尝试与探索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           )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       )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了坚实基础。
4.历史传统和现实特点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6.意义
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統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二)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       )下,在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三)具体内容
1.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       )、自治县三级。
注意: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拥有更多处理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事务的自治权。
2.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和(       )。
注意:司法机关不属于自治机关。
3.自治权
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       )。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4.前提和基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       )和(       ),是国家的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1)地方性的自治权不同于国家主权。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       )。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     )是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2)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       )统辖。(四)如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滲透,破坏活动。必须深化(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            )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宗教政策与法律
1.坚持我国宗教政策的原因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内容/要求
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事务,坚持(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            )相适应。(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宗教活动必须在(       )和(       )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       )和司法。我国坚持(       )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       )、遏制极端、抵御(       )、打击(       )”的原则。
注意:邪教不是宗教。当今世界,邪教兴风作浪,已成为一大公害。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于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教界在(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意义: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       )方向是引导宗教与(          )相适应的重要任务。
要求:
要用(              )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土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租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          )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            )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讲授案】
总议题:基本政治制度有优势
议题一: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
议题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议题三:基层群众有力量
(接续上一框题)
议题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探究梳理:为什么要处理民族关系?
小组探究并梳理:
Ⅰ什么样的国情使我们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Ⅱ中国共产党为处理民族关系付出的努力有?
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
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
(提示:本问题知识点比较繁杂,涉及教材的各个角落,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案进行体系梳理。请同学们提前查询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案例,和同学们分享,感悟门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习语: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间的关系”。
镜头:
    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是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入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镜头:
    一个仫佬族自治县的小村寨居住着仫佬、壮、苗、汉等六个民族,有林、彭、周、郑等十个姓氏,讲着不同语言的七十多户相亲和睦相处。
镜头:
    面对蒋介石的围追堵截,1935年5月19日,刘伯承率先遣队入彝族区——大凉山地区。期间,刘伯承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还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彝海子边打鸡吃血酒结拜兄弟。从此,红军的后续部队便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胜利地通过了敌人估计无法通过的彝区。
镜头:
    波黑共和国主要由三个民族构成:塞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三个民族在国家出路上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三个民族互不相让,导致冲突不断。
    1995年初,历时33个月的波黑战争爆发,战火几乎烧遍波黑全境,造成20多万人丧生,250多万人沦为难民流落他乡,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社会生产力倒退了几十年,社会生活陷于瘫痪,人民群众过着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生活。
相关链接:
民族平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民族团结: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镜头:
    一场名为“多彩中华”的中国56个民族服饰表演再法国巴黎卢浮宫上演。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服饰,令巴黎观众赞叹不已。一位观众说:“过去我们了解京剧、武术等中华文化,但没想到中国有那么多民族、那么丰富多彩的文化。”
重点突破:探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预习和导学案,小组探究并梳理:
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如何理解?
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
Ⅲ如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示:本问题是本课重点问题,请同学们提前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
小组合作:合法宗教信仰要尊重
根据预习和导学案,小组探究并梳理:
Ⅰ为什么坚持我国宗教政策?
Ⅱ我国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要求?
(提示:本问题是本课另一重点内容,请同学们查询十字军东征的材料以及我国宗教界发展的相关资料,并提前识记我国坐公交政策的内容/要求)
镜头: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远征总体上说是失败的,使东方和西欧各国生灵涂炭,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
故事情景:
母亲:好孩子,明天是大乘玉佛寺重新开放的好日子,你跟我一起去进香吧。
莎莎:妈,我不信佛教。
母亲:傻孩子,信了教,菩萨就会保佑你的,你必须要信教,这件事由不得你了。
莎莎:我不想去,我们政治书上说世界上没有神仙的,我劝你也不要信教,我不许你出门。
母亲:怎么不能去?政府为了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进行,派出大量警察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莎莎:我是共青团员,如果你一定要我去,我就在大乘寺向广大信徒宣传无神论。
母亲:那不行,大乘寺是烧香拜佛的地方,怎么能在那儿胡说八道呢?如果有机会,我去你们学校讲讲佛教教义,让菩萨保佑你们。
【复习案】
1.自行梳理知识树。
2.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320名,占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有1名代表。这体现了(  )
A.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平等的原则
C.各民族事实上不平等
D.民族团结的原则
【答案】B
【解析】“少数民族代表320名,占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有1名代表”是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B正确;A、D不符合题意;C错误,各民族之间发展有差距,不能说事实上不平等。
3.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规定表明(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 行使自治权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答案】D
【解析】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表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D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故A排除;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故B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是特别行政区,故C排除。
4.请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话题,写一篇150字政论短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9 00:41 , Processed in 0.78789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