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3] 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2023年高一思想政治同步教学设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的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容,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人,包括了两个目的知识。第一目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第二目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含义,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第三目阐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含义、必要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容和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了我国的国家机构,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但缺乏深刻、理性和系统的认知,在第五课第一框题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机构及其组成人员,有利于学生提升思维层次,从制度层面去理解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与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国家机构打交道不多,缺乏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从制度设计层面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读我国国家权力的运行,相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应了解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点拨、提升,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形成情感认同。
【课标要求】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提示以“怎样看人大代表的作用”为议题探 究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职权及其关 系感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可走访本地人大代表,了解其履行职责的经验,分析人大代表的产 生过程、活动方式和主要职责。可针对热点问题模拟人大代表撰写议案或举办“假如我是人大代 表”的演讲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2)了解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3)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材料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题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和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坚持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3.法治意识: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4.公共参与:与人大代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②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2.教学难点: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相关视频和图文资料,收集整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备用,拓展知识储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合作研学、探究式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的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二)新课讲授
本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况、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及其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体现;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如何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探究与分享: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议题:列举实例,说说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小结:实例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教师讲解: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民主集中制。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成: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目的: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
★民主集中制
【引自:高中——《知识清》单】
1.含义: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表现: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损害人民利益的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其他国家机关去贯彻执行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探究与分享:
2018年3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三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2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8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江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
0765931125f9a09a3e88c6974451ab71.png 检查》。
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2018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议题: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的国家权力是如何运行的。(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小结:(1)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国家主席作为重要的国家机构,其颁布的主席令建立在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前提下;作为全国人大常设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是在行使监督权,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在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总理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这一行政法规。
(3)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这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具体体现。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得国家权力高效运行,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教师讲解: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
相关链接:

bdc0c681d8fa10a227e5d48011882d83.png             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及其组织形式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而浴血奋战的同时,对建立新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制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制度”,到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一步步发展。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特定情势下代行了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国内正式确立。
教师点拨: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 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因素:
教师讲解:
①根本因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重要因素: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探究与分享:关于我国的政治制度,邓小平说:“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关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习近平指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政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议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上论述的理解。(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小结:(1)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国情。这里的国情既包括国家性质,即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也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特点。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才能发挥政治制度的优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教师讲解: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探究与分享:西方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经常扯皮,互相牵制,致使许多重要国事无法得以及时决断。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往往被总统否决,仅在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任总统时就达580次之多。美国总统提出建立海军部的议案得到国会同意用了10年,建立内政部用了39年,建立司法部用了40年,建立劳工部用了45年。
在我国,法律的审议、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和重大决议的表决常常由全国人大高票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问题,除了在集体克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外,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之间还经常就人民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
议题: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小结:(1)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工作原则。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也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能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得国家机关协调运转,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
教师讲解: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促进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泛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朝着国家的发展目标前进。
③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使国家权力,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能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
④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人大的权力和人大代表的权利
比较
人大的权利
人大代表的权利
区别
主体
国家权力机关,是体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一个个体
内容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性质
集体权力
个人权利
联系
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当人大代表个人的权利“集中”起来,就可能变成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成为权力性存在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的几组关系
【引自:高中——《知识清》单】
1.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比较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区别
我国的国体
我国的政体
联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区别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联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组织建立起来的。
②党的意志要变成国家意志,必须通过人大行使职权来实现。
③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的国家机关
1.我国的国家机关分为: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
2.我国的国家机关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
①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制定法律、法规,决定国家或地方重大事务。
②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及其领导的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构成,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中有关行政工作的部分
③我国的监察机关是各级监察委员会。我国宪法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委员会依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④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⑤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我国的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并接受人大监督。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
3.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4.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6.既要积极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有益成果,又要保持中国特色,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7.各级人大依法行使自己的相关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等)。
8.各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守法律;协助实施;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三)新课结束
本框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况、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及其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体现;认识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如何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课堂小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继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板书设计】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3)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因素: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
【高考链接】
1.(引自:2021湖南)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作出修改,新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条款。坚持“全过程民主”(    )
①为人民更好行使国家权力夯实制度基础
②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大完善和发展
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④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律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答案B。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作出修改,行使国家立法权,增加了“全过程民主”的相关条款,为人民更好行使国家权力夯实制度基础,①正确。材料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②与题意不符。“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③正确。宪法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律保障,而不是“全过程民主”,④错误。
2.2016年7月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资产评估法》、《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修改节约能源法》等6部法律的决定。这体现了(   )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行使了其决定权和表决权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答案A。题意反映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制定法律的信息,体现出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拥有国家立法权;分组讨论则体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①③正确。②的“决定权”不符合题意,且“表决权”属于人大代表个人的权利。全国人大拥有最高立法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错误。
3.下列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由我国的国体决定,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是我国的政体及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柱
③把各党派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对国家的治理
④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答案A。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我国的国体决定,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及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柱,①②正确切题,选A。③④表述错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把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制度”,而不是“机关”。
4.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指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建议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同级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正式项目,交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群众监督。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政府的工作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③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
④人大代表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表明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政府的工作,①正确;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使人民的意志得到体现,这表明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②正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政府的工作方法不是工作态度,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大代表的质询权,④不选。
5.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决定,2017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有关专家认为此举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A.行使最高决定权,推动相关政策方案的通过B.行使最高立法权,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C.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推动美好环境建设D.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体现了民主集中制
解析: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大的职能、民主集中制的知识。在我国只有全国人大才能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故A、B表述错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的职能,而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故C表述错误;题中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检察机关的关系,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6.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做好人大工作要把握好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是因为(   )
①我国的人大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行使职权
②人大监督和制约其他国家机关行使职能
③在我国,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答案D。在我国,党领导一切,人大的工作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①符合题意;在我国,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③符合题意。在我国,人大监督并支持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②中“制约”说法错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④说法错误。
【课后作业】
7.(引自:2022山东济宁二模)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亮点一:在总则中增加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亮点二:新增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听取对立法、监督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了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居民列席有关会议的制度。
亮点三:明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监督政府债务、监督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职权;规定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的职责。
亮点四: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开展协同立法;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可以共同建立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协同发展工作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释地方组织法的上述修订对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10 分)
参考答案: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确保地方治理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2分)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地方治理全过程。(2分)③完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2分)④探索和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改善区域合作治理,破解区域发展中的共性治理难题。(2分)⑤有利于完善地方政权制度建设,为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2 分)
解析:①在总则中增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指导思想→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新增代表联络站,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完善了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等→可联系发展全过程民主;
③明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监督政府债务,规定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可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
④地方人大根据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协同立法,地方政府建立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可联系坚持依法治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引自:2022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测评)202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必须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兑现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会议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4个方面52项重点工作,逐一分解到国务院部门和有关地方,并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材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制度逻辑。(10分)
参考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3 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 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3 分)国务院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做好工作在实践层面贯彻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 分)
解析:本题的材料逻辑考查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之间的关系,问题逻辑是材料中国务院行为背后的制度保障,因此,答案就可以联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既要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也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及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9:42 , Processed in 0.7405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