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必修1]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095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6dce0ab56e314e52854cb97238266035.png

24f523f8e01ed86f6f0ebd72a3eb1b77.png 目标梳理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重大意义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4)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24f523f8e01ed86f6f0ebd72a3eb1b77.png 知识梳理
最广泛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革命的开始。
2.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点睛:所谓“过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并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和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点睛: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了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
(3)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的转变。
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标志: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
(2)原因:中国走上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选择。
(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的意义
①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在中国建立起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决定性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如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坚持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党的八大:启航
(1)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次全国代表大会。
(2)最重要贡献: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的要求同落后的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历史飞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成就
工业建设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和体系
农业建设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科技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入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到的伟大飞跃。
(3)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5.历史教训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过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2)我们要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更好前进。

24f523f8e01ed86f6f0ebd72a3eb1b77.png 重点梳理
【重点0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过渡”的含义?过渡时期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1)“改”什么?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为什么“改”?(国内外条件)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强大;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④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3)怎么“改”?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a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c进程和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②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小组、合作小组。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和平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步骤: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全行业公私合营。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从历史上来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各种尝试的的失败说明,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压迫和剥削,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了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改造知识汇总
时间
1949年~1956年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总路线、
总任务
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
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伟大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点睛:区分两个“标志”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重点02】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1.“一五”计划
(1)计划的基本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基础;
二是有步骤的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成就: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为我国工业化大侠初步基础。
2.崭新的历史课题与坚持的原则
(1)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2)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睛: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警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3.“八大”对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特别提示:(1)两对主要矛盾中“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属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层面,“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属于落后的生产力层面,所以两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根本任务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
(1)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警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
(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3)1957年,毛泽东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确立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5.历史飞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2)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点睛总结:

c918b6beac7835c7f53756d3d303f389.png
6.历史教训:学习课本P.29--30习近平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23cddcdba48f9d2bb6bd78643c2e5148.png
1.关于社会矛盾的表述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走出误区: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
提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49.10.1——1956年底。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
提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提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提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构建结构

b8a0655e67d87337c34b299f2ba4342e.png

997edc7d865cd989cd1c1f5813145ac6.png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候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开始迈向社会主义。这次变革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     
D.实行改革开放
4.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6.关于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找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有效途径 
②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③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学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丁同学: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党和国家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  )
①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规定把我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④明确了我国社会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f2e27a854a569a21c59a3f3d16babc26.png
1.【答案】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候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D正确,A、B、C均不正确。
2.【答案】C
【解析】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答案】B 
【解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A、C、D皆与题意不符。
4.【答案】C 
【解析】“三大改造”的实质就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优势地位,奠定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经济基础,答案选C。
5.【答案】D
【解析】中共八大指出的两对主要矛盾中“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属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层面,“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属于落后的生产力层面,故中共八大两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探索,集中到一点就是提出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并对要建成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初步的总体构想,②③符合题意。找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发生在过渡时期,不符合题意;“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来的,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社会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丙同学说法正确。甲同学表述的是“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乙同学表述的是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规定;丁同学表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B、D均与题意不符,答案选C。
8.【答案】B
【解析】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①④正确;规定把我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是1953年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与八大无关,②③错误,故选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3:10 , Processed in 0.69958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