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回复: 0

[必修1] (教案三)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时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基本信息
课程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应章节
第四课第一框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高一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学习难度不大。
【教材分析】
由于“新时代”社会历史方位战略角度较高,学生对此大多只停留在感知认识阶段,没有深层次的领悟;加之当今生活条件优越,学生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不易感同身受,以至于很难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共鸣。
【解决办法】
采用课前预习——确定议题——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展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材(内容)解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课第一框题,本框题通过探究新时代的内涵、意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贯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学生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性,提高实现中国梦的自觉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本框题为后面两框题提供了时代坐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内容框架】

caa71f7e266f8ee80d650c856a6d581e.png
三、设计思想
【立足课程设计议题】
紧紧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指导,以促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设计原则,坚持学科知识、生活常识、其他学科知识相互交融的知识要求,力求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本课主要围绕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在哪”,来探究新时代背景下的相关变化。围绕总议题分别设置了三个篇章的分议题,一是“新时代 新面貌”,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通过情境设定、时间轴、引导追问等一系列教学操作,进而明确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意义;二是“新时代 新矛盾”,通过情境设定、展示图片对比来让学生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及其转变的原因,并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变”中把握“不变”;三是“新时代 新奋斗”,通过视频、习语金句、小组合作的穿插,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方法连接教学】
通过设计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活动,以课堂导入——确定目标——参与式学习——课堂检测——总结升华的闭环式教学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个人探究到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交互式、探究式的教与学关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四、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意义。
2.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明确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树立道路自信。
2.科学精神:深刻理解进入新时代的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通过学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新时代的关系。
3.公共参与: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实现路径】
1.通过视频分析、情境设定、文字材料等突破第一个教学目标。
2.通过情境设定、引导追问、小组合作讨论、图片材料分析、随堂练习等突破第二个教学目标。
3.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等突破第三个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不变及其关系。
【难点】
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突破办法】
议题引领——学生探究——总结提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哪”为总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视频,通过合作探究,材料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深刻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唤醒内心向上向善、勇往直前的力量,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中。
六、资源与工具
教材、PPT课件、学案、板书。
七、预设过程
【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哪”为总议题,遵循“新时代 新面貌”、“新时代 新矛盾”、“新时代 新奋斗”的顺序,具有结构化特征;学科内容上,主要涉及到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等内容;情境设计上,以十八大以来的巨大成就视频、文字和图片等材料来进行主要讲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生活性。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分钟)
以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时候进入新时代的”导入。
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哪?
【问题导入】引导得出十九大会议上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并引出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哪?
目标确定
(1 分钟)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意义。
2.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设计意图】确定学习方向和范围,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
第一课时:
议题一:新时代 新面貌
1.合作探究:播放十八来以来成就的视频。
2.问题驱动:将新时代类比高考来讲解其科学内涵;时间轴图、文字材料展示。
议题二:新时代 新矛盾
1.情境设定追问:
①在新时代背景下,你觉得你有担心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吗?
②可是在比如老师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他们就经常会有吃不饱的问题,那么为什么现在不担心这个问题了呢?
小组合作既然我们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了,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大家来讨论一下?
2.展示图片材料(北京繁华大都市VS广西贫困县)(国内化妆品无人问津VS国外代购商品)。
3.总结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原因;随堂练习:在表格中列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
4.通过辨析、引导得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以及基本路线。
议题三:新时代 新奋斗
1.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分析为什么要在新时代一以贯之。
2.选取不同角度(主体),分享怎样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结合习语金句,谈一谈我们应该做到哪三个“一以贯之”,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4.口头列举张桂梅和张定宇的事例。
【合作探究】视频展现十八大以来的巨大成就,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方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到来。
【问题驱动】通过类比,得出新时代其实是一个实现目标的时代,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本奋斗目标、国外目标、历史脉络图来讲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通过相关材料和时间轴得出新时代的意义。
【议题二】通过一系列提问和小组合作,以及图片的展示分析,辨析、引导、随堂练习等,明确我们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以及要在主要矛盾的变中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议题三】让学生分不同主体来阐述新时代应如何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语金句对应个人奋斗者的做法,列举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最美奋斗者在新时代的作为,增强感染力。
第二课时:
课堂测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  )
2.我国当前已经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基本国情没有变,表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不受基本国情的制约(  ×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下列说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D )
“新时代”是继“初级阶段”之后的新阶段
“新时代”仍然具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新时代”是“初级阶段”发展的最终结果
“新时代”存在于“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促进这一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D )
A.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升级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了矛盾的转化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促进了主要矛盾的转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总结
合作分享:致敬新时代,向最美奋斗者致敬。选取一位致敬主体,简单介绍其事迹。(限时2分钟)

c8830daf68b1fa5d7ba89cac2737f0f5.png
【情感升华】让学生自己举例,直观感受最美奋斗者事迹,思考新时代自身应该如何作为,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知识总结】引导学生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化认知。
八、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知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意义

2.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及原因。
3.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及措施。
【拓展知识】

九、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
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议题引导教学,预设好情境,分配好任务,把控好节奏,总结好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
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的成果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参与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十、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
1.知识评价:根据本课时教育教学目标,从课堂提问、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来进行。
2.学习评价:根据学生听课状况、思考深度、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以激励评价为主。
3.行为评价: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感知、生活中辨别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此部分评价作为课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在课堂呈现。
十一、教学板书
【主板书】

30aadf12c771fe534d21565284273125.png 【副板书】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反馈,截取要点进行板书。
十二、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十三、相关附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0:54 , Processed in 0.80474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