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必修1] (教案三)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时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基本信息
课程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应章节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80分钟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题目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有了前面两个课时教学的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和实践操作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框知识包含目,依次递进、逐步深入。共同支撑核心问题的解决,也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2.内容框架

0512a4e117665e00d68ae96edb28a693.png
3、主要知识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3.知识拓展
(1)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懂得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
(2)比较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和三个组成部分。
(3)全面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目标内容
1.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理解科学社会主在21世纪为什么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其发的意义、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2.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演绎能力等。
3.增强政治认同,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自觉了解、学习和宣传科学社会主的基本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弘扬科学精神能用科学社会主理论察和分析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信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达成路径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2.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相统一
3.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统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内容与突出办法
1.内容: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明确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
2.办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懂得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难点内容与突破办法
1.内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2.办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理论阐释以及实际例证加以突破。
四、教学方法
(一)议题式教学法: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议题引导教学,预设好情景,分配好任务,把控好节奏,总结好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二)小组合作法: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的成果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参与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TBL ( Tea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通过议题或者“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促进创造性的学习与发展。
(四)BOPPPS教学法:情境导入——确定目标——参与学习——课堂检测——总结提升闭环式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PPT课件、板书、课后作业资料。
六、教学设计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思路设计
(二)议题设计
设计两个议题:
一是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空想社会主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每个发展阶段有着怎样的特点?其缺陷又是什么?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既然空想社会主义不能建设美好社会,那么怎样的科学理论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进行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呢?无产阶级是怎样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呢?
教师引导:一个理论的创立,并不是为了理论本身,而是要用于指导实践,并且理论本身的正确性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于指导自身的革命,并在革命实践中检验、发展和完善它。
(三)方法设计
主要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议题,设计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节课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养学生的证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手段梳理知识,帮助学生成完的知识结构,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过程设计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分钟)

c355071fd4d80c0ce89c110c8770da1b.png
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目标简介
(2分钟)
1.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2.知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其发表的意义、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3.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通过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的探究,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能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信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进行知识总结与情感升华
确定学习方向和范围,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
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主要是达成本框知识目标,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国家观。
引导学生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化认知。
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等政策,体现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能靠生产关系的变革,用“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结语,引导学生感知我国的制度优势,呼应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参与式学习(30分钟)
  • 自主学习(3分钟)

c3afa92fae6c6f68f65b01e7bd014f41.png 空想社会主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每个发展阶段有着怎样的特点?其缺陷又是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5分钟)
既然空想社会主义不能建设美好社会,那么怎样的科学理论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进行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呢?无产阶级是怎样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呢?
3.成果展示分享(18分钟)
小组中心发言人分别展示探究成果

9d4ff8c84154899c3cac038cc7c6caf6.png
4.课堂测试(5分钟)
例1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空想社会主义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2 《共产党宣言》指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例3 曾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鞭挞的马克思主义再次受到欧洲人的热捧。马克思主义重新风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
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
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D.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1-3: B  B  D
5.课堂总结(3分钟)

1e6c75c83b41f2df5f4d8b32b8aea24b.png 根据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分享的结果,找到共性和个性呈现,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知识,让教学过程和教学知识融合。

7427d60419749f87569c878883e062a1.png
第二课时:
(与第一课时衔接)
1.课堂过渡:一个理论的创立,并不是为了理论本身,而是要用于指导实践,并且理论本身的正确性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于指导自身的革命,并在革命实践中检验、发展和完善它。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3.教师教授
4.课堂检测
例1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
①表明无产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②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
③直接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2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B.巴黎公社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
D.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例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  )
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揭示了资本家利前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③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④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4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早产儿。”请结合你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认识,评议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1-3:B C A
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社会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人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这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
②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③思想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因此,此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5.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总结学生上节课的探究成果,得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它一定会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8aed299806fcde890dcd30768382db58.png
(五)板书设计
1.主板书
      二、科学社会主义
  • 理论:
  • 产生
  • 创立
  • 实践:
  • 十月革命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副板书:通过板书关键词来截取学生课堂学习反馈的要点
(六)作业设计
1、课前作业(见导学案)
2、课堂检测
3、课后练习(见附件)
七、学习评价
(一)知识掌握评价:根据本课时教育教学目标,从课堂提问、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来进行。
(二)学习状态评价:根据学生听课状况、思考深度、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以激励评价为主。
八、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九、相关附件
课后练习
第一课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姓名班级
1.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圣西门、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蓝图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  ②看不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唯物史观             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共产党宣言》发表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第一次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D.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4.马克思、恩格思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的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关于唯物史观,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工人阶级运动的基础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伟大胜利(  )
①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②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
③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开启社会主义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发展历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认识到(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宜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促使这一飞跃的根本条件是(  )
A.社会矛盾的加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工人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
8.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某班的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你认为表述准确的是(  )
①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  ②产生的历史前提是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共产党宣言》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是(  )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武装夺取政权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10.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经历了高潮与低谷、成功与失败,但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这是因为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B.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C.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新生   D.全人类都在追求实现社会主义
1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1)材料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什么?
(2)这一文献的发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DADAC ABCBB
11、(1)任务:发展生产力。
(2)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6:29 , Processed in 0.74037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