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教材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回望社会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从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的进步,本节课将带领大家认识这一段历史,探究是什么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两个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特点比较。
【教学目标】
(1)封建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封建剥削制度、主要矛盾及阶级斗争
(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积极影响;
(4)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增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
2、科学精神
能够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公共参与
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教学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思考:上节课,我们了节了两种社会形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二目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探究活动一:出示图片《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的演进过程》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结合上面图示分析奴隶社会是如何进入到封建社会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有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才出现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探究活动二:阅读材料《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
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眸眸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户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探究问题: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明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其特点分别是什么?其优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2、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③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作用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放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反作用)
4、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
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地主阶级:是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剥削阶级》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什么?封建制国家有何显著特点,地主阶级统治劳动群众的手段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③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追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6、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封建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探究活动四:观看视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探究问题:合视频内容分析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7、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外在表现:
小规模:抗租抗税运动;
大规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结果:总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封建社会制度必将走向没落。
探究活动五:阅读材料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苹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烟工人对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率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序,如染色、疆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咸。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校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台湾、广东的创糖业,江西景德慎的制瓷业,广东的冶铁业,等等,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面且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探究问题: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特点及建立的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封建社会衰亡)
-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品如何分配)
- ①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 条件形成: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探究活动六:观看视频《剩余价值》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为什么说“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座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是隐蔽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商品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们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刺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所以说资本生义社会有一条看不见的锁链。
探究活动七:观看视频《资产阶级革命》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为什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有说明积极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封建制度的存在是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阶级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3.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依靠的力量
劳动人民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探究问题:阅读课本P9探究与分享并结合上面图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人基本特征和本质,总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生产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 相对生产过剩是指人们有需求但无购买能力,绝对生产过剩是指生产的数量已经大于人们需求的数量了。
- 比如中国的房产市场由于价格太高老百姓买不起导致房子大量空置,看来房子好像是过剩了,实际上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是生产相对过剩。如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了,不需要更多了房子了但是还有太量房子未售出就是生产绝对过剩。
-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理解生产社会化,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 1、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2、在阶级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
- 3、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 4、地位: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 探究问题:产阶级所采取了各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这会让资本主义避免灭亡的命运吗?
-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 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各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