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六下] 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人教(部编版)

[复制链接]

7902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474
发表于 2025-10-10 17: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db1bd47e90d8f485e0f706875ae2213.jpg

9ace5b1579e0bae8924e9c6a5d2ef477.jpg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词,大体把握词意。
2.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04fa03d5d09f3906cbeeca638e039f6c.jpg
3.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以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73179844afd4b56eec67d59f0b416207.jpg

5c76851630973d1c7964a64f83aa3a83.jpg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在母校学习、生活了六年,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词也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毕业分别人生自古伤离别,假如这个日子明天就要到来了,面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说些什么呢?(生答)
: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古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吧!(板书题目)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诵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4.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宋代词人。因所赋《清平乐》词而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自由交流。
2.结合注释,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您回去。假如您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与春光同住。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山清水秀、千山一碧)作者又是用什么修辞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画的?(比喻)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眉眼盈盈处。)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2)师小结上片:上片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满怀着伤春之愁。)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再添了别恨,心情更加惆怅。)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3)师小结下片:下片词人连用了两个字和两个,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能够和春天相聚。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为什么要和春住?生汇报交流。
(2):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这种感情驱散了离别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下注意搜集相关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

77d9a390196da6b6f076bbbdf6105daa.jpg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片:写景 依依惜别
下片:抒情 祝福

c49a991505143a647a3a368b973fb6e3.jpg
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两点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第一,朗读到位,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第二,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初读本词之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讨论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4 19:18 , Processed in 0.74892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