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六下] 12 为人民服务 人教(部编版)

[复制链接]

7902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474
发表于 2025-10-10 17: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 为人民服务

9ace5b1579e0bae8924e9c6a5d2ef477.jpg
1.会写“彻、迁”等10个字。正确读写“彻底、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cea6ea615fa249076231b053fa348b72.jpg
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5c76851630973d1c7964a64f83aa3a83.jpg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大家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或者听到过?这几个字我们可以在一些墙壁上、网站上还有爸爸妈妈的照片上看到,有谁知道这几个是谁提出来的呢?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画出生字,多种形式把握字音和词意。
2.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机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
生字:彻  迁  泰  迫  批  鼎  标  牺  炊  葬
3.重点交流的字:“泰”下面是“氺”,不要写成“水”;“鼎”的第六笔是竖折折。
三、初读感知
1.思考,本文是以什么命题?(中心命题)
作者、演讲时间、场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课件展示)
2.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
四、学习把握
1.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第二句)
画出重点词语并理解(完全、彻底)
2.学习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第一句)
围绕中心句论述的方式(先引用名言,再具体阐述,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理解(江姐、董存瑞、雷锋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是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是他们的人生观。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为人民服务”思想。
二、学习体悟
     1.学习第3段。找出中心句(最后一句)
(1)这段话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举例和复句论述)
(2)课件展示文段,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是怎样连起来的?(找到关联词“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论批评对象和方式,衡量是非的标准只有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3)理解我们党日益壮大、成为执政党的原因。
2.学习第4自然段。把握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1)“共同的革命目标”(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怎么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学习第5自然段。开追悼会的目的、意义。(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三、总结拓展
1.文章中心,是怎么一层层表达的?(课件展示)
2.联系实际谈体会。
3.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课文小结】
本文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怕批评吗,团结互助。

77d9a390196da6b6f076bbbdf6105daa.jpg
             提出论点 → 为人民服务 完全、彻底
为人民服务   逐层论述 → 不怕牺牲、不怕批评、不怕困难
             发出号召 → 开追悼会、团结人民

c49a991505143a647a3a368b973fb6e3.jpg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是一直以来学生读起来都比较费劲。课文中的时代背景离现在的学生生活比较远,所以在教学时我先仔细讲张思德同志牺牲的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大方讲述自己的感悟。我还采用了对比教学方法,列举学生熟悉的人物,让学生判断生死是否有意义,引导学生去谈和感受生死的意义。在课上我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深刻体会为人民服务,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中心印象更加深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4 19:20 , Processed in 2.18266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