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六下] 4.藏戏 人教(部编版)

[复制链接]

7902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474
发表于 2025-10-10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f51578d8abe631a754f55d7f700d0ba.jpg

9ace5b1579e0bae8924e9c6a5d2ef477.jpg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04fa03d5d09f3906cbeeca638e039f6c.jpg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cea6ea615fa249076231b053fa348b72.jpg

5c76851630973d1c7964a64f83aa3a83.jpg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
3.默读课前导语,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交流收获。(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
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3)藏戏的演出。
指名朗读后,: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汇报。
3.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对藏戏面具、舞台、演出特点的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五、自主品读,了解形成。
1.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集体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七兄妹组成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赏戏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的事迹,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个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交流: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这样写妙在哪里?(感受藏戏的特点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2.回顾全文,本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
3.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你还了解哪些有特色的艺术形式,试着用本文学习的表达方法去描述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

77d9a390196da6b6f076bbbdf6105daa.jpg
藏戏

342e23eb0e1f800dd9c6c26bb7870884.png 独具魅力

c49a991505143a647a3a368b973fb6e3.jpg
1.由于戏曲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教学时采用了听戏曲、看视频、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藏戏的特色、藏戏的形成及表达上的特点作为本课的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小组研读、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4 19:30 , Processed in 1.80546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