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六上] 《花之歌》教案+反思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10 05: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花之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语文要素】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1.板书课题:花之歌。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交流对花的认识。
2.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年~1931年),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课文为其中一首。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懂词语。
二、走进课文,理解是花
  • 1.学生读课本中的阅读提示,明确任务: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 2.自主学习,在能体现“我”是花的地方作批注。
  • (1)学生反馈,引导提炼关键词。
  • (2)引导学生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的句式让学生交流,初步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提炼出作者描绘的各种花的形象。
  • 3.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我”是什么;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我”每天都在做什么。
  • 三、感受奇特的想象
  •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还会做什么?
  • (1)关注“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等词语,理解作者由花的各个方向想开去,赋予了它独特的名称。
  • (2)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
  • 2.将文中的“我”改为“花”可以吗?为什么?
  • 3.文中哪一种花的形象最能打动你?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 点拨: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领悟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 4.“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句中“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
  • 点拨:指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向往光明,充满希望。
  • 四、阅读《杨柳与水莲》,感受画面
  • 1.学生朗读《杨柳与水莲》,思考: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点拨: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它们对刚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积极、执着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 2.文中杨柳对夜的遐想奇特而美好,请在你认为想象奇特的地方作批注。
  • 预设:“夜的幕上有繁星……碧夜的幕中!”由“夜”想开去,都想到了什么?
  • 3.教师小结:想象让文章更具画面感,内容更丰富。
[教学板书
4* 花之歌
是什么
每天都在做什么独特想象力积极向上
向往光明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自读自悟,从而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由花的形象想开去,对比感受课文中奇特的想象。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其实是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上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1:03 , Processed in 0.72206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