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四下] (教案与教学反思)习作例文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7 16: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
  •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
  • 2.通过习作例文,学习定点观察、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学习使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的方法。
  • 3.了解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4.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
  • [教学重难点]
  • 1.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 2.学习使用过渡句的方法。
  • [教学课时]3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巧妙运用写景方法,加上优美的语言,能让我们笔下的美景形象生动,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仿佛在亲身游览一番,既看到了景物的特点,也有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就是写景的美文。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领略到了海上日出的奇妙与美丽,也曾见识到了金华双龙洞的奇态万千。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 二、交流平台
  •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作者在写景时表现出了什么特点呢?(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 师总结:《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海上日出》是按照天晴时以及有云时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 2.你们领悟到了怎样写好游览类文章的方法了吗?(生讨论交流)
  • 师归纳明确:(课件出示)
  • (1)按游览的顺序写。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之景。
  • (2)写出景物的特点。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进行具体的描写。
  • (3)分清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进行详细描述。
  • (4)融入真情实感。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1.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你有什么收获?
  • 2.如果让你写一写你游览过的地方,你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 三、初试身手
  • 1.师:如果让你介绍你游览过的地方,你会画路线图吗?
  • 2.师: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借助课本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指名上台画出参观路线,并按顺序进行介绍)
  • 预设:
  • (1)参观路线:南门→芍药园→松林→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东南门
  • (2)首先从南门进入植物园……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刚出芍药园,就进入了松林……松林再往东走数十米,就到了天鹅湖……接着就来到了纪念馆……再往前面走,就是望湖亭……最后,来到了郁金香园……不知不觉来到了东南门,便出了植物园。
  • 3.借助课本中的示意图,说说植物园的参观路线是怎样的。

  • 第二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写游览类文章中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习作例文,继续领略美景,学习写游览类、景物类文章的方法。

  • 二、阅读习作例文一——《颐和园》
  • 1.初读例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 明确: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描写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2.你能根据游览顺序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吗?(生上台画)
  • 3.你能找出本文的过渡句吗?
  • 4.颐和园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朗读,可以做小导游,还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说。)
  • 5.从《颐和园》中归纳总结写法:(课件出示)
  •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景物,突出特点。
  • 过渡衔接,自然有趣;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 三、阅读习作例文二——《七月的天山》
  • 1.初读例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 2.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 师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天山的。从“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这些句子看出来的。
  • 3.细读例文,说说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哪些天山景物。
  • 明确:描写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幽静的天山密林,天山深处的花海景象。
  • 4.从《七月的天山》中归纳总结写法:(课件出示)
  • (1)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 (3)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天山之美。四、课堂小结
  • 用游览的顺序记录生活,不仅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自然奥妙,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习作能力。

  • [教学反思]

  • 第三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 祖国有雄浑壮丽的山河美景。那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的杭州西湖,那云雾缥缈的黄山,那美丽富饶的海南岛……还有家附近那充满童趣的公园,那四季变幻无穷的植物园,那令人大开眼界的博物馆……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地方。二、习作指导,构思情节
  • 1.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游览过的地方?
  • 师明确:(1)可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的方法。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 (2)内容要详略得当。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地方,就要略写。
  • 2.怎样写好游览之地的景物?
  •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观察有顺序。选择一处景物,并确定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写出来的片段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2)抓景物特点。掌握了一定的顺序后,要仔细观察这处景物的特点,如形状、数量、颜色、姿态以及它们的变化等。
  • (3)要融入感情。在细致描述这处景物的同时,还要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 (4)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让读者受到感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绘景;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 (5)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等,可使景和物蒙上一层文学色彩,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 3.过渡句的作用及表现形式。(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合理使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 三、尝试习作
  • 1.学生选择一处游览过的地方,尝试习作。
  • 2.师点拨习作要点:(课件出示)
  • (1)确定自己想写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回想游览过的景物,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
  • (2)根据路线图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写下来,在介绍景点时要紧扣游览顺序,注意内容上详略得当,注意语言的生动性,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3.学生自由写作文,师巡视相机指导。

  • 四、拓展延伸
  • 1.推荐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 2.找出优秀习作中表明游览路线的句子。
  • 3.赏析优秀习作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 [教学反思]
  • 这次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主要培养学生按游览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注意采用“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内容上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要简洁,要表达真情实感。在分析例文的过程中结合了初读和细读的方法,进行赏析。让学生学习写法,进行写作。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应先确定写作对象,再介绍游览的地方,重点的地方可以详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明确写作方法和本次习作要点的基础上尝试习作,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地完成习作。
  • 不足之处:学生不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有的内容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缺少真情实感,应多观察,多积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1:48 , Processed in 0.90769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