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回复: 0

[四下] 25 挑山工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7 11: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5  挑山工                  
课题
挑山工
课型
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 能够正确认读“泰、仗、敞、拘、蕴”5个生字,理解“饱览 流连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山顶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教学
重点
理解山民的话
教学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奋力登攀的精神。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出示课件2】
(出示图)同学们,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板书课题:挑山工
  • 冯骥才简介,学生初步了解。【出示课件3】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著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挑山工》,中篇小说《神鞭》,散文集《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堂》;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说散文集《散花》;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等。
  
观察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4】
泰山     拐杖     宽敞      拘束      蕴藏
  •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出示课件5】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心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
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出示课件6】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从哪几方面描写的?(文中主要人物是和山民。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
5.【出示课件7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了登泰山时,看到一位挑山工虽身担重物,看似走得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段落分别描写了挑山工
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三点? ( 1、3、5自然) 【课件出示8
(二)精讲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
线【课件出示9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思考(1)挑山工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折尺形
(2)你能用线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吗
2.挑山工为什么要选择走这样的路线【课件出示10
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句话就写出了挑山工登山路线的原因。)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游人登山时会做哪些事情?【课件出示11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士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
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游人是悠闲自在的登山。
4.齐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挑山工的外貌。【课件出示12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来岁,敞开的白土步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思考:从挑山工的外貌说明什么?(挑山工经常风吹日晒,导致皮肤黝黑,经常登山使身体健壮。同时也说明挑山工的辛苦。
5.齐读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13
想一想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
6.想一想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各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14
挑山工:肩膀上挑着担子,一步踩不实不行,更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高兴怎么就怎么。
7.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什么?【课件出示15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迷
8.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课件出示16
是在和一位挑山工攀谈中受到的启发
9.出示挑山工的话: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课件出示17
思考挑山工的话有什么含义?(山民几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而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登,所以总是走到了游人的前头。)
10.出示最后一段话: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课件出示18
思考:(1)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
(2)这幅画为什么一直挂在的书桌前?需要什么?
11.【课件出示19非常喜欢这幅画,因为需要的是挑山工认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及登山快的原因
通过对挑山工外貌的了解,感受挑山工的辛苦。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拓展。【课件出示20
1.想想课文为什么以《挑山工》为题?换一个行吗?试一试。
2.你们需要这幅画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再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通过自由讨论,让学生感悟这幅画更深层的含义
板书
内容
挑山工【课件出示21
           路线     坚持不懈
           外貌     不断攀登
           语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2223、24
1.用“√”画出下面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山工( tiāo tiǎo) 头( jǐn jīn)  心( bèi bēi )
( dàn dān)     便( biàn pián) 弯(yā yà)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扁担  (      )的山色  (      )的货物
     )地走过      )地赶来      )地离开
3.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拘束——      惊异——    包蕴——     似乎——      
4.选择正确答案
《挑山工》一课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A.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B.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答案】
1.tiāo  jìn  bèi  dàn  biǎn  biàn  yā
2.(宽宽)(优美)(沉重)(轻轻)(匆匆)(悄悄)
3.( 拘谨),( 惊呆 ),( 蕴藏 ),(好像)
4.B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授《挑山工》后,我被挑山工们的精神感动了。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内涵对我也启发很大,让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明白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表达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不足之处:
讲解引导太多,使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变少,本文是略读课文。后期教学时,针对略读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即可。学生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挑山工》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写在登山时碰到了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最终先到达山顶。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作者介绍】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1979年,发表小说《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1982年,任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发表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1984年,发表小说《雪夜来客》《神鞭》。1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任第七届政协委员;同年,出版散文集《珍珠鸟》。1988年,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1995年,当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东亚副主席;同年,出版小说《石头说话》。1998年,凭借小说《石头说话》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2000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2003年,出版散文随笔集《倾听俄罗斯》、画集《名家·名品》。2006年,完成艺术理论专著《文人画辩》。2007年,出版散文集《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堂》。2009年,出版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说散文集《散花》、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2011年2月,出版《冯骥才画集》。2012年9月,出版文集《冯骥才课文》。2016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足本)。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挑山工与折尺形路
春天,阳光灿烂的日子,父亲和女儿兴致勃勃地登泰山。从未登过山的女儿对山上的一切都很新奇。她雀跃般前前后后、来来往往地奔跑,好奇地采摘(zhāi)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但不久,女儿累了,这时,一伙伙背着沉重物品的挑山工从他们面前走过,女儿发现挑山工们虽然背(bēi)负沉重,但并不显累,这是为什么?
父亲看出女儿的疑(yí)问说:第一,挑山工长年累月地挑山,得到了锻炼;第二,挑山工积累(lěi)了丰富的上山经验。
这是怎样的经验呢?细心的女儿终于发现,挑山工们上山不走直线,而是走着折尺形路线。父亲解释道:坡度太大,直线上山很费劲,也走不快,走折尺或曲线上山路程是加长了很多,但坡度小、省劲,也能走快了。父亲又启发道:想一想,汽车是怎样从山下开上山的?女儿笑了,汽车不能直接开上山,她受到了启发,想起电视里常有汽车沿着一圈又一圈的坡路上山,难道那就是采用的折尺形路线原理吗?”“绕圈的路叫盘山公路。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上陡(dǒu)坡费力,上较平缓(huǎn)的坡要比上陡坡省力些。装卸(xiè)工人在往卡车上装货物时,往往放块斜板,把货物沿斜板向上推,这比直接把货物抬到车上省力。斜坡、斜板在物理学上都叫斜面。人们利用斜面就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高度不变,斜面越长就越省力。盘山公路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目的就是把上山的距离拉长,使坡度变缓。父亲回答道。
女儿这时也不累了,她兴奋地开始走起折尺形路线,她想试一试。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  )敞(  )拘()蕴()
  (  )淌(  )够()温()
二、多音字组词
tiǎo (    )                    担  dàn(    )
   tiāo (    )                        dān(    )
三、词语搭配
(   )地点头   (   )地走过     (   )的山色
(   )的山道   (   )的挑山工   (   )的古松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挑山工》的作者是冯骥才   
2.挑山工常常跑到游人前头去是因为他们一个劲儿向前走,不停下来看风景。(     )
3.他终于被我说服了他终于把我说服了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     )
4.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路线,所以路线更长。(    )
五、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关联词
这样曲折向上登,   )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   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   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膝盖会受不住的。   路线曲折,   会使路程加长。
参考答案:
一、泰(泰山)敞(宽敞)拘(拘束)蕴(蕴藏
    傣(傣族)淌(流淌)够(足够)温(温和
二、
挑 tiǎo (挑战)                    担  dàn(扁担
   tiāo (挑水)                        dān(担心
三、(满意)地点头   (轻轻)地走过     (秀丽)的山色
(狭窄)的山道   (辛苦)的挑山工   (苍翠)的古松
四、(1)( )(2)()(3)(×)(4)
五、 如果 但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5:03 , Processed in 1.21558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