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回复: 1

[四上] 27.故事二则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7 03: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无可救药的下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2.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于扁鹊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的话,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后来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五、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病情        扁鹊      蔡桓公
   一见 病在皮肤      不治,恐向体内发展  不在意
   二见 病在皮肉之间 不治还会加深           不高兴,不理睬
   三见 病在肠胃   不治会更加严重          非常不高兴
四见 病在骨髓   掉头就跑    派人问
  五天后 浑身疼痛   逃秦      病死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1.认识“拴、吊”2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重
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能手”
   1、谈“能手”
     我很早就想来给我们班的同学上课了。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2、“能手”是什么
     噢!你是()能手;一位()能手……
     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说的话里有个什么特点?(板书:能手)
   3、揭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射)
    (2)你认为一个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射箭能手?
    (3)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射箭能手叫——(板书:纪昌)
    (4)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板书:学)
    (5)齐读课题。
    过渡: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呢?
  •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认识“虱”
     虱子是怎么样的?你见过吗?
     ①字型方面: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吸血的
     ②小——出示牛尾毛打成的结
      你能不能读出虱子的小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2、理解句子
    第一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1)练得怎么样?——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2)踏板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要选踏板(动的)——飞卫有叫他选动的东西吗?——盯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可见飞卫……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试试。
    (4)说自己的感觉。
    (5)想象飞卫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怎么想?1小时后呢?几小时后呢?一天下来……(板书:很累、很酸)
    (6)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
      看到别人在玩,在休息,他可能想……
    (7)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
      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
    (8)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9)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
    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怎么练的?
      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
    (2)他“聚精会神地盯”,还可能怎样地盯?
    (3)指导读这句话
       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
    (4)虱子多大?车轮呢?指导读
   3、联系生活
     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2)为什么不先学开弓、放箭?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基本功的重要
    (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四、总结,揭示寓意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2、回到板书,总结
    3、延伸:达芬奇学画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能手
                    坚↑
                    持︱
                    不︱
                    懈︱
                  很酸、很累……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03: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你认识吗?
师:他是——(生接: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扁鹊)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医之首。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课件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
  早在2500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板书:名医)
 5.这位名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3.反馈
   (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热敷、几剂、汤药
     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
   出示句式:扁鹊_____________蔡桓公____________最后。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c.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
2.扁鹊大夫,你是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望)哇,你只用了这一招,就能
把病人的病看透了,真是名不虚传!
3.谁再来当当这了不起的神医啊?(其他同学仔细听神医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师引,指生读。扁鹊站在蔡桓公身边看了看,不慌不忙地(有点儿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说——生读扁鹊的话)
4.听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你又发现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着急了。)
 5.师:遭到蔡桓公的连番拒绝后,扁鹊却还要去劝告,从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善良;关爱他人等)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他的思想。(指生说后,师概括:医德高尚)
 6.是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扁鹊又怎能放弃呢?于是他又一次来见蔡桓公(出示第四句,学生接读)——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这一次,他为什么不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指生回答)
7.出示句子:
  皮肤上的病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谁来读一读
(2)你从这一句中读懂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是从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了;但是前三个阶段,如何对症治疗,扁鹊是成竹在胸的。)
8.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四、分析蔡桓公死因
 1.过渡: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请发挥想象,当当蔡桓公,他会怎样地说?(动作、神态等)
  b.师加提示语,指生读。
    (拍着胸脯、不屑一顾)
  师:扁鹊只好走了。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地对左右的人说?加提示语。
  师:此时的蔡桓公,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病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也许不以为然;也许鄙视小病)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感悟“生气”。
  A、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师: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
  b.师:同学们,从他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五、学习最后一节
1、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
  五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死了。
 2、谁来读?
 3、在死之前,他才想起了扁鹊,于是派人去请他,可是——
 4、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交流、归纳)
六、理解寓意
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师板书:防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
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七、课堂总结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八、布置作业,课文延伸
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伊索寓言》。
        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有耐心和毅力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纪昌? 向谁学? 怎样学? 结果?
  二、初读课文
   1、师: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读一读课文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并试着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了解文章大意
    让学生齐读文章。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把文章读的很通顺了,谁能看着板书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1)引导激趣
   师: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2)“提要求”部分
    a.指名一生读飞卫的话
  师:师傅飞卫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
     指名12名读,齐读
     板书: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
    b.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指名1生读,齐读(突出极小和很大)
      板书: 极小  很大
      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是——要求不同
    (3)“练习过程”部分
   a.比较纪昌练眼力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从些字词感觉出来的?
        板书: 死死盯住  聚精会神地盯
   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死死盯住”、“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
   b.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师:你说,纪昌练眼力累吗?
   师: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那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
   师:纪昌会怎么回答?
  (4)学习“结果”部分,理解破折号。
   师: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师: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
   
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
  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虱子多大?车轮呢?(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板书: 竟然
师: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举例: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后,纪昌怎么做?飞卫怎么做?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百发百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你眼中的射箭能手是怎样的人?
师:射出多少箭,箭箭都能射中目标,这叫“箭无虚发,百发百中。”这样的人是最厉害的射箭能手。你在以前的课文中见识过吗?
  五、引导质疑,揭示寓意。
师:我们知道学射箭,拉弓,放箭也非常重要,为什么课文写练眼力部分那么具体,而没有具体写纪昌练开弓,练放箭呢?
学生回答寓意。
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还能从这则寓言中读懂什么呢?
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你能想到什么?从纪昌练习的态度,你有什么启发?
练眼力是学射箭的基本功。任何本领都需要基本功,而练基本功需要有----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射箭的基本功是眼力,那么我们学习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提名学生回答。
师:所以,同学们,我们也要练好基本功,为我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 课堂小结
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或者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1:04 , Processed in 0.72338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