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古诗二首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教学
重点
| 1. 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
教学
难点
|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素材
| 1.搜集诗歌、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与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
2.课件。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 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
教具
准备
|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
学生朗读课题。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2)
高鼎 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
|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心中勾起春天美好回忆,很快将学生带到学习中来。
|
新课教学( )分钟
|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3)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课件出示4)
2.画出诗中含有“堤”和“柳”的生词,并尝试着再说几个分别含有“堤”和“柳”的词。
3.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5)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语气中带着活泼、开心。(课件出示6)
4.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诵读古诗。
5.全班交流,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并让学生之间互相做出评价。
三、学习生字。
1.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7)
例:诗=讠+寺 (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村=木+寸
童=立+里
2.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课件出示8)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变捺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分布。
四、品悟古诗
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教师课件展示(课件出示9)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课件出示10)
(1)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①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②学生自由读诗。
③你看到了什么?请学生汇报。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字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11)
预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课件出示12)
(3)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4)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5)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课件出示13)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放风筝。(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
(2)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预设: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3)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课件出示14)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学生汇报。
(4)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
预设:
生甲:唱诗的方法来背诗。
生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诗。理解了每句诗歌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讲了是什么意思,就可以背诗。
2.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课件出示15)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3.生自由背。
4.集体配乐吟诵。
| 自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懂得读古诗的一些方法:划分朗读节奏,这样,可以将古诗读得韵味十足。
交流识字方法,巩固学生识字。
选取重点生字进行重点指导,从汉字结构、写法、占格位置讲解,兼顾了写字的美观。
由诗歌的大意理解起,由浅入胜,循序渐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体会诗歌语言,为以后写作也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诗歌中的重点字展开想象,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大部分同学都放过风筝,放风筝时快乐仍记忆犹新,让学生说自己的欢快心情,学生有话可说,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16)
1.背诵古诗
2.搜集诗人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 |
板书设计
|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提杨柳/醉春烟。
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堤(tí dī ) 莺(yīnɡ yīn) 拂(fú fu) 醉(zìu zuì) 柳(liǔ niǔ)
2.选一选。
(1)“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
A.蝴蝶 B.燕子 C.风筝
(2)“东风”指的是( )
A.春风 B.东边刮来的风 C. 吹向东边的风
(3)“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春烟”指( )
A.春天的烟雾 B.春天的水汽 C.做饭燃起的烟
3.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
放学归来早,忙趁 放纸鸢 。这一句是写的生动情景。诗句的意思是
|
【答案】
1. dī yīnɡ fú zuì liǔ
2.(1)C (2)A (3)A
3.儿童 东风 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
教学反思
|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在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课结束了,但是韵味永存。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认“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咏柳》,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
4.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喜爱春光的思想感情。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课件出示18)
贺知章(659~约744) 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2.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19)
咏:歌唱,赞美。咏柳,就是歌唱美柳树。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诗歌节奏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件出示20)
大家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边读边想象柳树的姿态,仿佛柳树就在自己的眼前,轻轻的,柔柔的,那么碧绿,那么美丽,用喜爱、惊叹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21)
②学生自由读。
③集体交流。知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学生之间互相作出评价。
4.作者是怎样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再次轻声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
| 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出示杨柳图,直观,学生马上会联想到看到过的柳树,理解变得容易。
理解诗题的意思,这样为下面学习诗歌的意思打下了基础。
划分朗读节奏,不让学生读散,而且有韵味。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释字词,明诗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左右结构,注意“女”的写法。意思是装饰,打扮。(课件出示22)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丝:最后一横要托住上半部分。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课件出示23)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课件出示24)
剪:上下结构。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课件展示剪刀,引导学生理解。
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课件出示25)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26)
预设: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2.你觉得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27)
预设: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点名读,其他学生说画面。
3.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课件出示28)
示例:将小草剪得像绿色的地毯;将枫树的叶子剪得像手掌……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本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课件出示29)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来感情朗读,使之做到与文本的真诚交流,从而达到感情升华。﹞
| 先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不好理解的词语,扫除了理解中的障碍,对理解整句诗有很大的帮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结合图片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由诗句联想生活中的画面,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因为“语文即生活”。
赏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将春风比喻成剪刀,非常贴切而生动。这个比喻并不直观,单独让学生来理解,突破了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对诗歌进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横纵观,拓视野
课堂小结: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教师布置作业:(课件出示30、31)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意。
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 课外背诵几首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拓展了学生学习内容。
|
板书
内容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 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看拼音写词语。
bì lǜ huà zhuānɡ jiǎn dāo
(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或诗句。
妆: 一树: 绦:
裁: 似: 万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3.填空。
(1)这是一首________诗,通过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________。
(2)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________的,整首诗通过________,进而________,讴歌春的________。
(3)贺知章字________,晚年自号________,________族,________朝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4.背诵课文两首诗,做下面题目。
(1)比一比,再组词。
碧( ) 垂( ) 裁( ) 似( ) 诗( ) 村( )
壁( ) 睡( ) 栽( ) 以( ) 待( ) 树( )
(2)填空。这两首诗都是写季节的景物,第一首诗既写了景物,还写了
,表现了儿童的 ;第二首诗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赞美了春天伟大的创造力。( )
②《村居》中“醉”是说诗人喝醉了酒看到的景象。( )
③这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 )
|
【答案】
1. 碧绿 化妆 剪刀
2. 妆:化妆。一树:满树。绦:用丝编成的绳带,本文中指像丝绦般的柳丝。裁:裁剪。似:像。万条:指很多条。来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3.(1)咏物 赞美柳树 春天 无限热爱。(2)柳树 赞美柳树 赞美春天 无限创造力 (3)季真 四明狂客 汉 唐
4.(1) 碧玉 垂下 裁剪 相似 古诗 村子
墙壁 睡觉 栽树 以后 等待 树木
(2)春 人 天真活泼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①√ ②× ③×
|
教学反思
|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