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一下] 12 古诗二首教案一

[复制链接]

7902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474
发表于 2025-10-4 05: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古诗二首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 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4.多元识字。
5.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识字解题,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教学“首”。
知道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划出来,读一读。
明确本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板书池上,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识字入题,从而引入古诗。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 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 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 “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 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 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7)
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课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等3幅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的踪迹
练习说话:                留下的踪迹。
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
四、诵读积累
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 (课件出示9)
小娃撑回。不解藏,浮萍开。
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
                                 开。
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课件出示10)
配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的中间两条短 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注意三个点笔画的方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 背诵的难度,帮助学 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书内容
              小娃     偷采
        池上                     天真无邪 顽皮可爱
              不解    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诗是谁写的?(杨万里。)(板书:杨万里)
(课件出示13)老师简介: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数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课件出示14)
无 树 爱 尖 角(板书:无 树 爱 尖 角)
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交流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1)熟字带生字:对—树 用—角 友—爱 
(2)编儿歌记忆:二儿——无 上头小下头大——尖
6.再读古诗,看谁把字音读得准。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课件出示15:《小池》)听老师范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甲:夏天的景色,因为荷花在夏天开放。
学生乙: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的蜻蜓最多见。(板书:夏天 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学生甲:有泉水。
学生乙: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泉眼、晴柔。)老师简单讲解: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课件出示16《小池》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识记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体现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自主学习诗句的词句。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齐声诵读,更能读准节奏,总结全文,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诵读古诗,课后延伸
1.齐背古诗《池上》《小池》。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板书
内容
               泉眼  惜            
        小池   树阴    爱        生动有趣  生机勃勃
        小荷   露 
蜻蜓    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xiān   ài xī   jiān jiān jiǎo  cǎi yònɡ  dà shù
(     ) (    )(            )(     ) (    )
  二、区别字组词。
  踪( )原( )何( )青( )
  粽( )泉( )荷( )蜻( )
  三、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小 池
泉眼
  爱晴柔。
  小荷才露
  立上头。
         
【答案】
一、首先   爱惜  尖尖 角   采用   大树
二、区别字组词。
  踪(跟踪 )原(原来 )何(如何 )青(青草 )
  粽(粽子 )泉(泉水 )荷(荷花 )蜻(蜻蜓 )
三、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  尖尖角  早有蜻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
2.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 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
   4.在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5.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
1.课堂环节的设计,再生动活泼一些,加入一些游戏活动的因素,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池上》和《小池》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是叙事,后者是写景。《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菜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    
【作者介绍】
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 写出农民的艰辛和欢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在亚洲,池塘常见于庭院,小区之内;而在欧洲,池塘经常见于城堡之中;在加拿大,水资源丰富,池塘很常见。
【其他资料】
描写夏天的古诗:
课后作业

606f73ef7e83ce73db0526ad8e10dc13.jpg
基础积累大巩固

dd9f60dd8440a9431ec41fcfcbe2b2a6.png
a8daa20a6367f63bf9c8ef621169273e.png 一、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dd9f60dd8440a9431ec41fcfcbe2b2a6.png        首                    角

dd9f60dd8440a9431ec41fcfcbe2b2a6.png
dd9f60dd8440a9431ec41fcfcbe2b2a6.png 无                    采

dd9f60dd8440a9431ec41fcfcbe2b2a6.png      爱                    尖
二、比一比,再组词。

1b17ebd0ab52993353642d9a3a718294.jpg
1b17ebd0ab52993353642d9a3a718294.jpg 首              采      

1b17ebd0ab52993353642d9a3a718294.jpg
1b17ebd0ab52993353642d9a3a718294.jpg 自              菜

1b17ebd0ab52993353642d9a3a718294.jpg
1b17ebd0ab52993353642d9a3a718294.jpg 无              角   

1b17ebd0ab52993353642d9a3a718294.jpg
33d2fb21f0238a92bba8f7af921c16e4.jpg 天              用

9f9dc4c4f8c741a2ef4a0f6bb9b13d49.png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寥寥数字,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个天真活泼、憨厚可爱的
  形象。
四、重点段落品析。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          。
  •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               ,这一句的意思是                       。                                          

9f9dc4c4f8c741a2ef4a0f6bb9b13d49.png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读一读,注意画出停顿。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首  自己  采花  白菜  无法 天地  一角  用处  三、白居易  儿童  四、宋  杨万里  小荷叶  水里的荷花还和小孩子一样,刚刚一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4 22:33 , Processed in 0.79540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