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写“口、耳”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一口 耳目 大手
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价。(写得正确,得一颗星;写得既正确又规范,再得一颗星)
同位两个人交换过来,互相评价,得两颗星的小朋友,你们都是最棒的!
2.小朋友能把生字宝宝写得正确、规范,真不错!生字宝宝回到了词串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指名读词串。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指导书写,展示评价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撇、横折、弯钩”。
这些字中都有哪些笔画?(横、竖、横折、撇、弯钩)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三个新的笔画名称“撇、横折、弯钩”。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
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2)指导书写“口”。
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它们。先来看“口”这个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入口、人口)它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横。)
“横折”是我们学习的新笔画,把它写到黑板上吧。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横折)
那我们把“口”这个字请回“家”吧。(出示投影)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在田字格中把这个字写好看呢?(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上边宽下略窄。)
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字。教师边写边说: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横。生书空。
记住它的笔顺,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仿写一个。
出示图片,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注意做到三个一:眼离本子一尺(一臂)、胸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3)指导书写“目”和“耳”。
看到你们那么快就学会了“口”这个字,“目”和“耳”也迫不及待地来了,看看“目”和“耳”这两个字,说说平时在哪儿见过?(耳目、目光)(耳朵、耳目)它们各有几笔?每一笔的笔画名称是什么?“目”的第二笔“横折”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笔画,我们一边书空,一边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一起来看看“目”的笔顺。(动画展示“目”的书写笔顺)学生书空。
“目”和“耳”都是象形字,我们的祖先根据眼睛和耳朵的形状创造了这两个字,那我们来看看“目”和“耳”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吧!(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目”和“耳”的演变)
出示投影,仔细观察,怎样能在田字格中写好“目”和“耳”这两个字呢?(注意“目”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耳”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教师范写,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耳”的最后一笔横要写长,稍稍向上斜。)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手”。
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手”这个字?(小手、随手……)
“手”有4笔,第一笔是“撇”,第四笔“弯勾”是新笔画,师板书,生书空,说出它的笔画名称。
动画展示“手”的笔顺,学生书空。
出示投影,学生认真观察,把“手”请回“家”,怎样写才好看?
教师范写,边写边说: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5)先扶后放,学习书写“口、目、耳、手”。
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字?
书空笔顺,说出笔画。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写好看?
学生先描红,再仿写。(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三、联系实际,诵读词串
1.我们一边看着课本上的插图,一边轻声读一读课文,读的时候好好体会体会。
学生齐读课文。
2.师范读。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吗?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美又多有趣!小朋友也要一边读,一边过电影!试试看,自己轻声读一读。
3.生自由模仿读。
4.指名读,齐声朗读。
5.读得这么好,我们会不会背下来呢?自己试着背一背。
6.指名背诵,全班诵读。
| 【设计意图:运用实物演示,学习笔画,更为直观、形象,把抽象的笔画瞬间变为形象、具体的物体。】
【设计意图:对于初学者,强调写字姿势是非常有必要的,日积月累中,慢慢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师的范读,教会学生如何朗读,要想象画面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容易背诵课文。】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游戏巩固,当堂检测
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 |
板书
内容
| 识字2
一口 人口
目光 耳目
耳朵 耳目
ノ 小手 随手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连一连。
足 口 耳 手
二、写出下面的笔画。(教师帮助读题)
横折( ) 弯钩( ) 撇( ) 横( ) 竖( )
|
【答案】
一、 ——手 ——目 ——足
——口
二、 ノ一丨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想学、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1.在故事中学文。
教学中,我将课文内容故事化、具体化,结合课文插图,图文对照,让学生借助故事学习生字,联系实际诵读课文,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2.在想象中识字。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我抓住这一特点,教学生识记生字“口、目、耳、手”时,先出示这些字对应的图片,紧接着我出示甲骨文,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在观察中非常兴奋地发现这些字原来都是图画变形而来,觉得非常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生字,提高了能力。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说话环节,由于孩子刚开始识字,能用所学词语说出一两句就不错了,要求孩子用一组或两组词串说话,他们还不敢大胆表达,仅有个别学生能清楚有条理地说出来。
教学建议:在用词语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可发挥同位互助的力量,先同位练说,互相补充,再指名说。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合作演一演这个上学的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