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九下] 15《无言之美》教师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095
发表于 2025-10-3 0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言之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
2.学会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提升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明确:言不尽意
四.细读感悟
1.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3.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从戏剧中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
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4.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
【文本探究】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2.体会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言之成理即可)
【板书设计】

78241ea63664aa5d201084a4e1eb50ba.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1:59 , Processed in 0.77304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