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九上]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04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45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704ee062223619d35d5ddca3f2cfc2b.png

0b1fd85037b1eb3eddf98d15a63786b2.png
课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重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难点)
3.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重点)

3a0ee3770d8a89c81302d0d339a913ea.png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林徽因诗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一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读准字音
(línɡ       婷(pīnɡ       (yán)
冠冕ɡuān miǎn) (nán)
辨清字形

5f9520da57ffe22a44d1617c810cdc4a.png
理解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618ba2a7796a399e9de8a110014fdae0.png

413ffc2a2d5fa21e7374aae245bcc010.png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哲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才学、智慧、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同桌交流,概括每一节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
第五节: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
品味亮点词语
1.品读诗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静态与动态结合: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2.理解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细雨点洒在花前。”
云烟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看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承续黄昏这一意象,突出了的动态感,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
3.怎样理解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十一个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
【感悟精彩句子】
1.理解第三节诗美的画面。
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庄严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
2.理解第四节诗的色彩美。
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这种色彩温醺的鹅黄与柔软洁净的白莲要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才更加美好。
【把握文章主旨】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3a08e52203fcd5943a8e5b20b1f38a87.png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意境清新,画面优美
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云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自然地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2.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诗比喻的写作手法,将要表达的情感赋予一定的意象。创作一首小诗,也通过自己的联想将情感的抒发赋予一定的意象。
教学板书

8934268db163a98f4b074d638c3ff43b.png

f44f25bf37a55757f0a5052077ce9d72.png

2b10a7969116fc42c75606cef8c7d63a.png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81d5abf09a57affb23480ac251dd6b25.png
教学反思
这首诗有着美的意象、美的灵魂。但是因诗意朦胧,再加上诗人离我们太久远,所以教读这首诗,从诗人和背景入手开始,让学生在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的背景之后,再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的情感,就简单多了。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对诗歌的吟诵和反复的诵读,这对学生理解诗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6:14 , Processed in 1.20480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