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九上]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15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82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 怀疑与学问

97d163fd563230183ee08dda8c826154.png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a988eaafbc473867ea227b5f5131bb8e.png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05bc412cf8dc60cf09348d631cb5ae7a.png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yí)     (pì)   步(zhòu)
(duò)     (shú)   (rú)
(zhì)      (wà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2.作者链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二)深层探究
1.第③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2)使文章论说更加深入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定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第④段和第⑤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④段还写第⑤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交流点拨】第④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⑤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④段又写第⑤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
第④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⑤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3.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
【交流点拨】第①句提出论点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第⑥-⑩句举例论证论点第B11-B13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四、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
【交流】1.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2.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3.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 6.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 7.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陈献章) 8.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9.学问就是要你认真地去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一言以蔽之学问就是辨别之术。(赫塞)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总体了解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论证思路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本课的论证方法和语言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一)探究论证方法
1.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交流点拨】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很有说服力
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交流点拨】第5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
【交流点拨】(1)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2)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3)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探究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作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了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三、拓展延伸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交流】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口头论述观点的能力我鼓励学生对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评论课上学生演讲让他们有了更多进行逻辑思维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水平能得到充实和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9:35 , Processed in 0.79612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