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九上] 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名师教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01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33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 湖心亭看雪

97d163fd563230183ee08dda8c826154.png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a988eaafbc473867ea227b5f5131bb8e.png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05bc412cf8dc60cf09348d631cb5ae7a.png
一、新课导入
冬季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下雪真好!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gēng)
一小舟(ná)                 衣炉火(cuì)
凇沆砀(sōng)(hàng)(dàng)   对坐(zhān)
焉得有此人(gèng)           饮三大白(qiǎng)
(nán)
2.听老师朗读课文/划出课文朗读的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②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①上下一白(副词,全)
②长堤一痕(数词)
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②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①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②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异义
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
(3)词类活用
①大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4.作者链接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文义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1.“看雪”的时间是什么?地点是哪里?
【交流点拨】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矣西湖湖心亭
2.文中写雪的句子是什么?
【交流点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湖心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交流点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用哪个字概括的?
【交流点拨】痴
(三)文本探究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交流点拨】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教师小结】“独”字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俗流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
2.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教师小结】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四)语言赏析
1.比较原句和改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交流点拨】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
“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使描写更加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
作者的视角好像在高处在远处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如果换成“条”“座”“艘”“个”四个寻常的量词则没有了这种效果
2.这段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这是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师小结】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四、板书设计

a9c755b62dfe3265f0cc05d4af8b6b8c.png
五、拓展延伸
1.试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年仅33岁正当盛年的诗人集国忧家祸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遂成《江雪》。)
【交流】
比较阅读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白描
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
烘托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积累写雪景的名句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6:13 , Processed in 0.72803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