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九上]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名师教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15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82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97d163fd563230183ee08dda8c826154.png
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的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

a988eaafbc473867ea227b5f5131bb8e.png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05bc412cf8dc60cf09348d631cb5ae7a.png
一、新课导入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惭形(huì)   怀(jīn)   广(mào)
(yòu)         (yì)     (qù)
铁马(gē)      (líng)     (chù)
(hài)          (rú)      (jìn)
(zǎn)          (jī)       (tān)
(huī)          (chě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宽宥:宽恕原谅
襟怀:胸襟胸怀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游弋:在水中游动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轻觑:轻视小看
濡养:养育培养
麾下:指将帅的部下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显著
坍塌:倒塌崩塌
矗立:高耸地立着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2.作者链接
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预约死亡》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经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2.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3.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交流点拨】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精神小屋的?
【交流点拨】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二)深层探究
1.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
【交流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2.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交流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交流点拨】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4.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交流点拨】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四、板书设计

e1d86661a93149ece33e343749385722.png
五、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交流】第一境界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第二境界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第三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筋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9:32 , Processed in 0.67968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