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九上] 14 故乡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故 乡

1704ee062223619d35d5ddca3f2cfc2b.png

0b1fd85037b1eb3eddf98d15a63786b2.png
课题
故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1.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运用对比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等级观念造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重点)

3a0ee3770d8a89c81302d0d339a913ea.png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故乡》的取材源于鲁迅1919年12月回故乡的亲身经历。1919年8月,鲁迅在北京买下了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的住宅,结束了长期的会馆生活。同年12月,鲁迅回到故乡绍兴接母亲及家眷到北京。在故乡期间,鲁迅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这期间,他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却已满脸皱纹,面容憔悴。他向鲁迅讲述了在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卖总是要捐几回钱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的深切同情。
这次回故乡,鲁迅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内心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以章闰水为原型,写了这篇小说。
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读准字音
huìxùyùcháhuān            缺土(xínɡsìjiànɡhuái
xùnbìè鄙夷bǐ yíchī
sèdàiwǎnɡmó
恣睢zì suīlénɡ (dīnɡ suǒ
谷(bǐ 鹁鸪bó ɡū 税(kē 潺(chán) jìn
辨清字形

25192c199316234852672686f46e4027.png
理解词语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缺乏生机的意思。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苏生:苏醒,复活。
伶仃:形容瘦弱或细长。
鄙夷:看不起。
瑟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发抖。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放任。

618ba2a7796a399e9de8a110014fdae0.png

413ffc2a2d5fa21e7374aae245bcc010.png
新课导入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肉精魂,感人肺腑。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贺知章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益有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故乡》。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
小说以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5):写故乡萧条的景象,回故乡的目的、原因以及复杂心情。
第二部分(6-77):写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故乡人的变化。
第三部分(78-88):写离开故乡时的感受和心情。第一部分(开头到急速地跑下山来):第一个场景。写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纵情歌唱,快乐游玩。这是对玛丽亚的正面描写。
【品味亮点词语】
1.文章第段中高墙比喻什么?为什么感到气闷?
高墙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儿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隔膜了,杨二嫂对不了解,也隔膜了,导致四面像竖起了高墙,所以气闷。
2.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的戴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模糊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所以感到悲哀
3.文章第段中三个辛苦各指哪类?在当时,他们各自的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第一个辛苦指的是,在当时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识分子;第二个辛苦指的是闰土,是一个辛苦民众的代表;第三个辛苦指的是杨二嫂,是一个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
【感悟精彩句子】
1.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语言描写,有声有色,有物有人,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闰土的愿望就是在对神灵的膜拜中得到安慰,相对而言,他的愿望就在最近的神灵上,所以切近;而愿望却是希望有新的生活,这是遥远的,不可知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和希望新的生活变成现实的迫切心情。
3.文章结尾两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何深刻含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形象生动,充满哲理,它告诉我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为此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的生活。结尾深化主题,给人鼓舞和信心。
【分析主体形象】
1.分析闰土的形象。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饱经风霜。
动作、
语言、
神态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活泼机智。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的态度
   只是不怕我,送贝壳和鸟毛,告诉很多希奇的事。对友好、热情,和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恭恭敬敬,称呼为老爷,和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
的态度
   热爱生活,知识丰富。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2.分析杨二嫂的形象。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外貌描写说明杨二嫂老、丑且瘦。
动作
    终日坐着
  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贪婪)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动作描写,讨不来,就又骂又偷。表现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
   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表现杨二嫂自私、贪婪。

的态度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尖酸刻薄。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贪婪。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一旦讨东西不成,便又开始造谣。表现杨二嫂尖刻、势利。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尖刻、势利。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故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故乡》的主题思想是相当丰富、深刻的。它反映兵,匪,官,绅也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城乡劳动人民从物质到精神、从外表到内心的十分可悲的变化。精神、内心的变化不仅表现在闰土成了封建思想俘虏的木偶人,杨二嫂成了令人愕然、厌恶的畸形人,而且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互不了解。闰土、杨二嫂尽管性格悬殊,表现各异,但同他们之间都无话可说,则是共同的。反过来闰土、杨二嫂对于也是如此。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了老爷,或已经放了道台,我们之间已经存在厚障壁,即阶级的鸿沟。这阶级的鸿沟,不仅是千百年的传统观念的问题,主要还是现实的阶级存在问题。对于闰土、杨二嫂既有同情也有批判:同情闰土的疾苦并批判他的愚昧和麻木,同情更多些;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劣,也同情她的疾苦和灵魂的扭曲。

3a08e52203fcd5943a8e5b20b1f38a87.png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运用对比,突出主题。
   萧索破败的荒村与海边沙地神异的图画,是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豆腐西施圆规,是人物今昔的对比。人物对比中又具有着诸多层次。有闰土、杨二嫂前后肖像的对比;有闰土前后语言、行动、气质、性格的对比;有闰土与杨二嫂性格的对比;有和闰土少年的友谊与中年的隔膜的对比;有中年的和闰土关系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的对比,这样多方面的对比,都有力地突出了旧中国农村日趋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这一主题。
2.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少年闰土的肖像是:红活圆实的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淡淡几笔就把一个健康活泼的农家少年的特征描绘出来了。中年闰土的肖像是: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脸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这就是一个在旧中国受尽了苦难和折磨的农民的典型形象特征。
杨二嫂的肖像则是素描式的勾勒。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正是一副乡村泼辣妇女的神气。
3.景物描写,烘托人物
开头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农村的衰败,透露出作者悲凉的心绪。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幅神异的图画烘托了对闰土的喜爱;这一幅明净美好的画面在篇末又一次重现,则有力地衬托了作者的美好的愿望。此外,黄昏天色,深黛色的青山,模糊的风景,也都与作者模糊了的影像惘然”“悲哀的心境和谐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你写出一段景物描写,来烘托自己失望、沮丧的心情。(1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53c17a01fbb640d0b7a351c0e9f12e08.png

f44f25bf37a55757f0a5052077ce9d72.png

2b10a7969116fc42c75606cef8c7d63a.png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81d5abf09a57affb23480ac251dd6b25.png
教学反思
   中学生普遍认为鲁迅的作品主题比较深奥,难以理解,而《故乡》一文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历史意义到现实价值,都有很多学习探究的知识点。其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理解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我以此为重点。在对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时,我没有分析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写人,而是着重分析其变化,在人物变化中,分析其语言,在语言描写中,分析省略号的作用等。总之,这一课我本着一种深入浅出的原则,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逐渐深入主题,让学生轻松把握。
方法指导:
   辨析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1.熟记描写方法的名称。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2.掌握描写方法的作用。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
3.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联系文章写作背景、主旨等因素,分析题中描写方法的具体作用。
素材积累:
鲁迅最早的师父
在鲁迅幼年生活里,留有深刻印象的有一位先生,他就是鲁迅最早的师父。据说鲁迅生于8月3日,和灶司菩萨同天,出生那年又是闰年,而且出生时的胎胞质地薄,俗称蓑衣胞。老人们都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少,将来一定有大出息,就怕难以养大。于是家里人替他去向菩萨记名,就是说,报了名,算是出家人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做和尚的人自己认为将来能成佛,很高超,但读书人却认为他们不会做官,无家无室,是下贱之辈,所以孩子拜和尚为师,鬼怪也就不来搅扰了。不仅如此,在不到1岁时,家里人还把他抱到寺院,拜龙和尚为师,意思是舍给寺院了,但并非真的去当和尚。由此得了一个法名长庚,也就是长寿的意思。龙师父对人和气,他既不教鲁迅念经,也不教鲁迅佛门规矩。鲁迅从龙师父那里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所以直到晚年,还深情地怀念着他,并尊称他为自己的第一个师父。示例二:玛丽亚可以做修女。品行的优劣、对主虔诚与否是能否成为修女的决定性因素,至于性格,是可以慢慢熏陶的。玛丽亚品质纯良友善,内心满怀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修女。另外,修道院的生活可以帮助她修身养性,而她的存在也可以为单调枯燥的修道院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二者相得益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3:19 , Processed in 0.68972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