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八下] 22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佳肴》学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14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80
发表于 昨天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有佳肴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二、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  ) 自(  )   命(  ) 学半(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有嘉肴      食               不知其也         
不知其也    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至道            
教学相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4、走进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5、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今义:
  学学半                古义:           今义: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合作探究:
1、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4、教学相长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四、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不知其旨也(不)        B.弗学,不知其也(益处,好处)
C.教然后知(不通,理解不清)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2.下列哪句中没有通假字(    )
A.《兑命》曰:学学半。        B.尊君在不?
C.吾日三省吾身。                  D.学而不思则罔。
五、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讴:唱歌。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喝酒送行。抚节:打着节拍。遏:阻止。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薛谭学讴于秦青饯于郊衢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
C相同,相同    D不同,不同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六、课后检测
1.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解释 等的问答,记述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的关系,说明了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古今异义。   
  有佳肴               古义:               今义:
   弗食,不知其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            古义 :              今义:
  学半                 古义:               今义:
5、(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七、教后反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6:18 , Processed in 1.70608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