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八下] 22《礼记》导学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13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78
发表于 昨天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知识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自主学习】
1.注音
嘉肴(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教学相长(         
  • 解释下列词语
旨:           至道:
困:           达到:
学学半:
【整体感知】
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合作探究】
  • 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教和学的关系
  • 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拓展延伸】
  • 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提示: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相长”的原因。
提示: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句。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自主学习】
  • 基础字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门闩(      
  • 解释下列词
大道:
分:                         归:
乱贼:                       作:
大同:
鳏寡孤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整体感知】
给文章断句,划分节奏,理解文章大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提示: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提示: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6:18 , Processed in 2.57597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