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八下]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15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82
发表于 昨天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知识链接:
本文是作者丁肇中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章字词,整体把握文章演讲思路。
2 了解格物致知的内在含义以及普遍的现实意义。
3  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理。
新知预习: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中(zhào)    望(liào)          授(yǔ)    (rú)家
不知所(cuò)   彷徨(páng huáng)    恰(dàng)
2掌握下面多音多义字   
予(yǔ)授予       量(liáng)测量       了(liǎo)了解
(yú)予取予求     (liàng)重量         (liào)了望
3 理解下列词语
1、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
2、致知:使心中已知之,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致:推极。知:认识。
3、彷徨: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4、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5、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6、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7、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整顿好。
8、正心:心要端正。
9、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
探究演练
1 现代观念是如何诠释格物致知的含义的?
2 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淹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 实验过程具有哪些特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何重大意义?
拓展提升:
请你上台前来大胆展示,小结这篇演讲次的演讲思路。
知识整理与反思:
课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介绍演讲的基本内容,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这段中,作者告诉听众,自己的演讲内容是基于自己对中西方教育的了解。
第二部分(25)段:分析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第2段中,作者首先谈到《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认为用格物致知来描写现代学术再适当也没有了。但作者接着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针对这种传统教育,作者严肃指出: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了。
第三部分(612段):分析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一部分既有讲道理又有生动事例,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四部分:(13段):提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帮助听众拓宽视野,让听众意识到格物致知精神不仅在学术研究中不可缺少,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所以在一般的教育中,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这种精神怎样体现出来呢?作者认为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我的反思:
成果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
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________传统教育的目的并________寻求新知识,________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有哪些不良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9:33 , Processed in 1.81870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