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八上] 第6单元 同步作文指导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前天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表达要得体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表达得体明白怎样做到表达得体。
2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课时计划】[来源:学科网]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来源:Zx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现实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与人接触。有些人呢我们喜欢和他说话愿意与之深交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觉得他说话好听我们听着舒服。所以说说话委婉得体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实写作也一样表达得体不仅可以显出我们写作能力强而且还可以显出我们综合素养高。那么怎样做到语言表达得体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例文引路 感受技法
感谢信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您们的爱心与捐款我如数收到衷心地感谢您们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在我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相信爱就是幸福的主宰相信爱就是改变的力量相信爱会有无限的希望。
××年5月2日病魔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我被确诊为“肺癌骨转移IV期”消息传给您们您们对此十分关心在此我及其我家人向关心和帮助我的徐总、楼总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我本是不幸的在这人生最灿烂时却要面对病魔折磨除了精神上的压力还有经济上的压力每当我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很低落,甚至想放弃。但我又是最幸运的,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时,当生命发出求救时,有亲人和您们纯洁的爱为我加油,陪我一起面,每一滴爱心甘露都汇入爱的海洋,真爱瞬间汇聚,您们就是我心灵上的支柱,让我重拾信心,是您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在困境中看到——生命的曙光、生命的希望。
感谢您们伸出仁爱之手,让我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感谢您们伸出博爱之手,让我们全家感受到您们的真情与真爱!感谢您们伸出关爱之手,让我体验了天下一家亲的温暖与牵挂!
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语言表达的就是感谢,在您们爱的庇护下,我一定坚强面对,我一定不会辜负您们的期望,争取早日康复。谢谢您们真切的问候与祝福!感谢您们慷慨与真爱![来源:学科网]
祝:您们全家平安、开心、幸福、快乐!
此致
敬礼![来源:Zxxk.Com]
×××
×××年××月××日
【点评】这封感谢信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即向关心帮助自己的领导表达深深的谢意。用语恭敬言辞诚恳感情真挚。如:称呼领导为“尊敬的领导”“您们”。多次用“感谢”一词从多个方面表达谢意。还用“衷心”“最真诚”“最崇高”等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总之是一封表达得体的感谢信。
文题展示
1下面这段话是班长准备的班会发言稿中的一段写得不够得体请你试着修改一下。[来源:Zxxk.Com]
我们班最近变化很大卫生好了纪律好了学习成绩也好了本月获得了年级“流动红旗”。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归咎于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管理很严格很到位很负责我很欣赏要充分肯定。
2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
提示:(1)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让人们理解和信服。
(2)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主题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
【写法指导】
生活中难免会需要以书面形式与人交流,比如写感谢信呀,邀请函呀,倡议书呀等等,还有作文要想得高分,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那么,怎样做到表达得体呢?
要做到表达得体,首先应考虑写作目的。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言语方式、言语态度。比如要表示感谢,用语就应该恭敬。若想求得原谅,表达要诚恳。若是反映问题,观点应鲜明,建议要合理。除了考虑写作目的外,还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比如对长辈,说话要尊敬;对平辈,用语可亲切;为隆重的场合发言而写的演讲稿应庄重等等。另外,还要注意恰当使用词语和句子。比如去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邀请他人来做客,应用光临。又如在书面语中直呼人的姓名时,应在姓名后加上先生女士。向人提意见和建议时,应谦虚地说我的这些不成熟的看法,请批评指正。或者是不是可以从另一方面思考一下?以上三个方面考虑周全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应该说是比较得体了。
【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附:板书设计】
表达得体考虑写作目的
注意对象场合
注意词句恰当
课后反思 查漏补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3:25 , Processed in 1.45936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