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八上] 第3单元 10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08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59
发表于 前天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 短文二篇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计划】
2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授课。
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698b6dbca99c7dcfabfb3acc8591d0f4.png [来源:Z|xx|k.Com]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高远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水的澄澈……无不让你心旌摇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诗,像画又像诗,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tuí)    沉(lín)    能其奇者(yù)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来源:学#科#网Z#X#X#K]
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3一词多义。
欲夕日颓(将要)[来源:Z,xx,k.Com]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欲可以理解为七情六欲)
4古今异义。
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5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6朗读指导。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8.景介绍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整体感知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把握情感
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交流点拨】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清幽雅静,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多么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2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来源:Zxxk.Com]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96879a26454569c2a0e50643fffd7b99.png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2860631059343f4e7a6785e5ce1487e3.png
积累古诗词里描写山和川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附:板书设计】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写景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来源:学科网ZXXK]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6:16 , Processed in 0.84620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