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七下] 16《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前天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huì        重负(shì        约(qì        lǎn
悲天人(mǐn        却(xiè        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983853675fdfbc50b7f222a2a4f2b21a.png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25eb5667e5c262336e6b7df5eddf660f.png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2:01 , Processed in 0.69214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